《河上公章句评注》分上下两篇,上篇着重对河上公其人其书和思想的研究,下篇是对辞书的注解校释和评析。对研究河上公的《道德经》的思想很有启发作用。《河上公章句》是现存成书较早的,影响较大的《老子道德经》注本,相传为河上公或河上丈人新撰。
《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共分两部分。部分是“正义之剑篇”,内容与东京审判密切相关。首先是父亲在法庭上的十次发言选录。1948年岁尾东京审判结束后,父亲和他的秘书高文彬先生曾海运两大箱庭审记录及有关文件回国述职,一箱送当时的南京政府,一箱赠东吴法学院,可惜由于历史原因,早已流失。2006年和2007年我和妻子蒋馥两度访问美国,从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发现,那里存有全部庭审记录的印刷品、缩微胶卷以及千余张照片和百余卷纪录电影胶卷。限于人力物力,我复制了其中的部分资料。包括父亲在法庭上的讲话和辩词选录,从1946年5月14日的开场讲话,到1948年4月16日代表国际检察处宣读对战犯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的最终诉词,涉及日本战犯阴谋策划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伪
本套丛书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贴近生活、规范为宗旨。其特点为坚持高水准与全面性、通俗性与实用性的合理结合,以现行单行法律为分册,对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作出精要解析,准确反映立法意图,不侧重理论阐述。丛书选择公民最为关心和经常遇到的问题,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作出直接、准确的解答,问题实际且广泛,解答注明法律依据且突出重点,问题以问答方式呈现,针对性强,便于查找。
公民的守法理由问题是西方法哲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在西方文明史的各个时期,尤其是近代以来,这一问题始终备受关注。围绕公民的守法理由问题,不同的法哲学流派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论、暴力威慑论和法律正当论等。法律正当论将公民的守法理由归结为法律的正当性(合法性)。这种观点得到了有关实证研究资料的证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Tom.Tyler)在芝加哥地区进行了一项关于“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的研究,该项研究特别强调了法律的合法性对公民是否守法有着独立的影响。本书是2006年普林斯顿-牛津出版的新版。
《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共分两部分。部分是“正义之剑篇”,内容与东京审判密切相关。首先是父亲在法庭上的十次发言选录。1948年岁尾东京审判结束后,父亲和他的秘书高文彬先生曾海运两大箱庭审记录及有关文件回国述职,一箱送当时的南京政府,一箱赠东吴法学院,可惜由于历史原因,早已流失。2006年和2007年我和妻子蒋馥两度访问美国,从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发现,那里存有全部庭审记录的印刷品、缩微胶卷以及千余张照片和百余卷纪录电影胶卷。限于人力物力,我复制了其中的部分资料。包括父亲在法庭上的讲话和辩词选录,从1946年5月14日的开场讲话,到1948年4月16日代表国际检察处宣读对战犯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的最终诉词,涉及日本战犯阴谋策划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伪
本套丛书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贴近生活、规范为宗旨。其特点为坚持高水准与全面性、通俗性与实用性的合理结合,以现行单行法律为分册,对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作出精要解析,准确反映立法意图,不侧重理论阐述。丛书选择公民最为关心和经常遇到的问题,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作出直接、准确的解答,问题实际且广泛,解答注明法律依据且突出重点,全部问题以问答方式呈现,针对性强,便于查找。
本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核心,以公民法治思维养成为重点,以公民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为主要内容,以公民权利行使与救济为逻辑主线,着力培养现代公民的法治思维与法治素养。本书共分四编十六章,包括绪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理论精髓、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公民的义务与责任以及公民法律纠纷与教济路径等内容。其中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是按照宪法规定的内容展开,分为政治权利与自由、人身权、财产权、婚姻家庭继承权、文化教育权、社会经济权六种;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种;法律救济包括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刑事救济、国家赔偿以及针对海外公民的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
自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秩序,既因国家正式法而成,亦藉民间非正式法而就。然法律学术所关注者每每为国家正式法。此种传统,在近代大学法学教育产生以还即为定制。被谓之人类近代高等教育始创专业之法律学,实乃国家法的法理。究其因,盖在该专业训练之宗旨,在培养所谓贯彻国家法意之工匠——法律家。
《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规则与实践》是一都全面研究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理论与实务的专著。作者将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划分为四个主要的形态,即:引渡、狭义的刑事司法协助、刑事诉讼移管以及相互承认和执行刑事判决;在广泛搜集和深入分析国际法文献和各国相关立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二十年来对外缔约和国内立法的情况,对上述四种国际合作形态的基本规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规则与实践》作者参加过四十余项中外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条约、被判刑人移管条约和多边国际公约的谈判及有关文本的准备工作,并且亲自参与办理了大量重大刑事案件的囡际合作事务。既注重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又注熏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努力集学术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规则与实践》第五编汇集了六个典型案例,生
本套丛书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贴近生活、规范为宗旨。其特点为坚持高水准与全面性、通俗性与实用性的合理结合,以现行单行法律为分册,对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作出精要解析,准确反映立法意图,不侧重理论阐述。丛书选择公民最为关心和经常遇到的问题,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作出直接、准确的解答,问题实际且广泛,解答注明法律依据且突出重点,问题以问答方式呈现,针对性强,便于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