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刘昌松律师多年来再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集合。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辑 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主要分析了被大象踩死算不算见义勇为,致逃逸者撞火车身亡有无责任,抢救同学溺亡献身不算见义勇为吗等。第二辑 涉性违法与涉性犯罪主要探讨了,婚内强奸入刑尚需分居制度配套,猥亵儿童预防该罪不一定要增加新罪种,猥亵男子法律惩处不是空白等。第三辑 婚姻家庭与经济生活,主要分析了捐献孩子遗体罗尔夫妇此举没有法律障碍,儿童枯井坠亡法律追责不能少,童模这颗 摇钱树 还能 摇 下去吗,等等。第四辑 公共安全与网络安全,主要分析了,见死不救立法规制应该,但难以适用于行人车辆,醉驾 不再一律入罪 应当慎行,共享单车如何避免其变成 独享单车 。
苏力是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北大法学院前院长。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诗歌、修辞学等,其影响早已 出圈 ,是当代中国有影响的法律学者之一。此外,他还是一位诗人,他笔下的文字具有诗性气质,研究具有史诗旨趣和抱负。本书以札记、笔记的形式,以尼采的笔法,尝试对苏力的学术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的解说和评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走近苏力、理解苏力,也启示法律学人如何保持对现实和理论的持续思考。
本书立足于诊所法律教育工作在中国从开始到现在实践探索,基于一般普适性的诊所法律教育的基本精神、理念、原则、方法和运行标准,结合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多年发展形成的现实有益的经验,在法学教育、法律职业工作以及社会法治发展的空间维度上,全面总结了新时期诊所法律教育的基本属性、价值、特征与方法,以新近的发展成果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种类、运行模式以及开设、运行和保障条件,重点讲解阐述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对于学生所要传授培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维模式、业务工作的方法和基本的工作能力,并对诊所法律教育所要实现的超越法律思维、方法和价值的理念、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扩展性介绍,等等。本书一方面可以作为诊所法律课程教师的工作参考书,以此了解掌握诊所法律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可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皇上走了》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以百年中国的每一年为一个节点,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那一年的一个司法故事,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简单讲解背后的法理,重点揭示在“皇上走了”的现代国家中,我们在法律观念、意识、程序和功能上的种种境况。本书用“法律”的眼光来打量历史,用“法治”的标准来衡准故事,牵扯了大量的政治、文化事件与人物:从孙中山、蒋介石、,到蒋经国、陈水扁,从鲁迅、胡适、粱漱溟,到胡风、雷震,从李大钊之死、东陵盗墓、西安事变到审判“四人帮”……全书在一百件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力图挑战既有的历史“常识”,唤醒当下的“法律”意识,启发未来的法洽“观念”。
本书内容包括对抗制简介、对抗制与保密义务、热忱辩护(zealous advocacy)与公共利益、伪证、交叉讯问——破坏诚实证词、法律职业伦理的认识论、向委托人提供建议、起诉者的一些伦理困境、庭审律师的审查等。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法律是人性中所蕴含的理性。”历史上没有一部的法典不以完备的思想为基础,只有先了解法律思想,才能具备法律精神,进而提升法律的价值。 英国当代法理学罗伊德勋爵撰写的这部法学基础著作,告知人们如何运用缜密的思想,分析法律的理念;检讨古往今来不同社会对于法律的看法,进而研究法律观念与社会观念的交互作用;讨论法律在未来迫切需要处理的难题,是一本重要的法理学经典读本。
本书纵述了整个西方刑罚200多年以来的历史,尤其是监狱的演变,并用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犯罪状况相互联系,讲述异常地清楚明确。每一小节的叙述都有非常合适的配图作为辅助,让人身临其境,若睹其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语言非常优美,读起来如散文一般,而又不失准确,让人在愉悦的阅读中感受知识和学理,与房龙的作品十分神似。译者一直参与我国监狱体制改革的论证工作,深感给向地汲取西主监狱制度演进中的经验与教训,比横向地发掘其现行制度的可取之处还要重要得多。发表后,许多非专业的读者对这篇文章也非常有兴趣阅读,这要归功于原作者的精彩和浅出的讲述,学术也可以走出象牙塔尖的,所有人都渴望了解更我的知识,前提是——他们看起来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