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典、法典化与法律体系 br 一、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总体特征论说 br (一) 律令体系 说 br (二) 律例体系 说 br (三) 典例体系 说 br (四)其他观点 br 二、法典化与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期 br (一) 法律体系 的界定 br (二)法典与法典化 br (三)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期 br 第二章 前法典化与 礼刑体系 发端 br 一、礼之治 br 二、刑之罚 br 三、其他法律形式 br 四、 礼刑体系 与西周 大一统 政治 br (一)西周的 大一统 政治 br (二) 礼刑体系 对西周大一统政治的卫护 br 五、 铸刑书(鼎) : 礼刑体系 的瓦解 br (一)从 以刑统例 以刑统罪 到 以罪统刑 的转变 br (二)从多元立法权、司法权到一元立法权、司法权的转变 br (三)以成文刑法为代表的制定法逐步取得主导地位 br 第三章 首次法典化与 律令体系 成型 br 一
本书聚焦社会剧变的北洋时期,详细梳理了其时民事司法审判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考证和分析了北洋时期民事司法审判制度的基本结构、司法官制度、司法权限和民事审判程序,探究了法制在社会运行与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法律与习惯的关系、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一时期民事审判制度及其实践对当下我国的司法改革具有怎样的启发和借鉴,以期发掘出 转型 时期社会运行与治理的规律。
欲研究当代中国法律制度之本质与特性,就不能不考量其制度生长史。就这一点而言,中国知识产权法概莫能外。晚清民族危亡之际,改良变革之风渐起。由此,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作为西方法政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国人视野。本书共有三篇,每篇基本按照 古代萌芽 近代起源 条文释义 法律适用 四个紧密联系、逻辑递进的部分形成框架,进而组织行文、阐释论证。 br 第一部分从法官员额制的概念分析入手,正本清源,首先将其制度内涵予以厘清。第二部分讨论为什么要进行法官员额制改革。第三部分,法官员额制改革涉及法院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如何理解并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诉求,妥善协调好改革各方的利益关系已成为影响员额制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第四部分讨论在员额制的实施过程中,法官多少才够用,抑或通过什么标准才能确定法官的编
《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爬梳史料,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 进入法律体系之中。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儒家化”或“父权化”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 深入的理解。
清末十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针对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中央各部要员、地方封疆大吏均上奏了签注意见。本书在解读签注内容和意见的基础上.就大清刑律草案在立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理论、立法语言与技术等三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历史缺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以沈家本为代表的草案编纂者忽视对传统法律积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导致草案出现了“食洋不化”的现象。而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协调融合问题,是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是晚清法律改革以来中国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病因。
《刑罚的历史》是一本讲述人类各种刑罚方式的通俗历史读本。在这本书中,您将护看到历史上的刑罚类型及其演变,并将看到统治阶级的残酷,人类黑暗的司法历史——当然,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和警惕,以免悲剧重演。毕竟,这段历史和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
《法律的悖论》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普法新作。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非常合理?这都是因为法律中存在着似非而是的悖论。法
《新编中国法制史教程》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方面遵循传统编写体例,按历史顺序分十五章介绍了从夏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又突破传统编写模式,为突出每章的重点内容,取消了 节 这一层次,直接分为若干问题加以阐述。
《孟德斯鸠错了(写意法治)》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广角式的人类法律文明大舞台——20多个国家的思想家、法官、官员以及普通公民,正通过160多则经典故事、事例和判决,扮演着悲喜剧中的角色,从正反两方面认真讲述这样的道理:自由和平等是法治的两大目标,所以立法者须尊重人性,司法者要秉持良心,守法者应依循理性。 《孟德斯鸠错了(写意法治)》中作者史彤彪轻松的语言,恰当的例证和精选的图片,会让您看着、乐着、叹着并想着。
本书以历史学和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英国家庭法的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这是对婚姻家庭法缓慢历史变革原因的探寻,既弥补相关研究资料的不足,又能拓展我国婚姻家庭法学界的研究视野,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研究之空白。 本书可供法学专业学习者、研究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