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如电影般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产生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 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 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此外,作者大胆地将思想实验这种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尚很少见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原创性极强。
《阶层犯罪论的构造》一书是车浩在过去十多年里,持之以恒地思考和探索犯罪论体系的成果,也是车浩首本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 本书以阶层犯罪论的结构为主题,分上下两篇,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整体考察和具体展开这两个方面具体探讨。上篇共四章,分别从历史、话语、逻辑和功能四个角度,整体性地考察在中国语境下引入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境遇、理由和前途,体现了一种反思性和整体性的立场,属于"针对犯罪论体系进行的思考"。下篇五章,则是在各个阶层内部的一些具体构建,属于"根据犯罪论体系进行的思考"。
德国法学研究的硕果累累,离不开其成功的法学教育。作为德国法学院里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很受欢迎的专业参考书,本选题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法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本选题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学习初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试方法;专业学习不同时期的包括家庭作业、研讨课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在内的论文写作方法;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文献检索、文献引用技能;进行学术报告以及口试的能力;数字化与新媒体环境中法律研习的新方法,等等。
\"关于内容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普罗塔哥拉自然与习俗的关系是西方学术中的重要命题,法律思想史提供了观察其演变的舞台,Nomos是这幅历史画卷的中心词。“法”在希腊时期转变为人造的法, 了对自然的崇拜, 从而服从人法、服务城邦成为 的道德;务实的罗马人将神法转变为人法,法律与罗马城关联起来,成为“善与公正的艺术”的实践智慧; 教在习俗与自然之间增加了逻各斯,奠定了两者间持久的张力: 一者以罪为基础,一者以恩典为基础; 一者是理性的世界,一者是信仰的世界……作为西方法律思想史著作,本书并没有简单地以时间为经线,以法学学派和人物为纬线展开,而是围绕Nomos展开了一场谱系学的知识探险,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教科书”外的另一种选择。 \"
如何为产业创新系上法律之锚?本书以比较研究为方法,剖析国外药物创新法律制度和实践,探讨药品审评立法、药品上市后监管立法、配套立法与药物创新之间的关系,旨在阐明立法和改革以何种方式促进药物创新,以推进立法与新兴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并为药品管理部门、医药产业界提供务实的建议。
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主要范式之一。侯猛编的《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收入了法律的经验/实证研究中拥有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为四编:问题意识、政法体制、制度与场域、法律人如何思考。这一安排不仅结构化了中国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同时也展示出法学人回应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本书不仅可以作为社科法学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为法律人认识中国法治和职业自我提供了优质读本。
《“一带一路”与国际反恐:以国际法为视角》以国际法为视角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恐怖主义带来的安全危险,以及我国与国际反恐组织的合作机制,特别就网络反恐和海上反恐进行了专门研究。该研究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推进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开展反恐国际合作是以国际法为依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安全观”、“正确义利观”等理念为指导,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利益的协调实现。
《天下 法学新经典 实证研究:中国法学的范式转型》内容涵盖了刑事诉讼法与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刑事案卷制度、庭前会议、庭审实质化、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量刑程序、刑事法律援助,以及省级统管法官任用改革、法院财政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法院院长角色、法官工作时间、诉讼爆炸问题等。在研究过程中,作者也不断对研究方法进行审思,回应学界针对法律实证研究方法的挑战,并指出实证研究也须顺应时代背景,迈向大数据法律研究的新维度。
本书是 首本从家族治理视角谈境内外财富管理法税事项的著作。从 视野出发,分析家族面临的税收法律环境,从美国的FATCA、经合组织的CRS、以及 反避税到中国的相关税收配套措施,分析了家族企业和个人面临的税务和法律风险,并结合 相关税法针对家族境内资产提出了防范税收风险的解决方案,也对 主要移民 的相关税收制度作了分析, 从家族身份与财富整体税收规划视角为高净值家族提出了海内外税收风险防范和解决方案。本书依据境内外税收法律制度,灵活运用多种财富管理工具,如大额保单、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助力家族防范税收风险,实现家企和谐、基业长青! 本书采取了逻辑严谨但通俗易懂的文字风格,穿插了40多个易于理解和操作涉税案例,适合高净值家族个人、家族办公室、私人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律师事
米健著的《比较法学导论(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精)》着眼于比较法学基本间题的研究,包括性质与特征、对象与目的、范畴与方法、法系及其划分、共同法发展及普遍法目标等。作者不仅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方法阐释了比
在《民事侵权法解析》一书里,我提出用个人责任的理念和原则的概念来了解民事侵权。西蒙·迪金和巴兹尔·马克森尼斯在论及这本书时写道,虽然课责险和替带课责的发展意味着个人很少支付侵权赔偿,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侵权律师愿意引用道德规则来证明侵权法律的规则(《民事侵权法》第四版(牛津,1999),第6页)。在这本书里,我更详细地探讨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我在这个过程中也仔细考虑了法律推理与道德推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学科的哲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在讨论替代课责的性质以及法律课责险对侵权法和侵权体系的影响时,我简单地假定以个人责任来审视侵权法(以及刑法、合同法、行政法等等)是有益的,更能够揭示一些非常复杂的法律和社会机制的真相。我必然要拒绝隐含在迪金和马克森尼斯的注解里的观点,即“管制非个人的法律
本书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之后系统研究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学术专著。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于理论和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对刑法意义上的“商业秘密”、危害行为、定罪量刑情节(尤其是“情节严重”的体系地位与认定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在写作体例和学术观点等方面进行了重要创新,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出罪的一般理论、基本类型和理论基础等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