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高桥则夫教授撰写的刑法学著作,全书包括:*章刑法学序说,论述了刑法的规范构造,刑法学的对象,刑法解释论,刑法的机能,刑法的沿革。第二章刑罚法规,论述了罪刑法定主义,刑法的效力,刑法的理论。第三章犯罪论序说,论述了犯罪论体系,犯罪论的基础理论。第四章行为,论述了行为论的诸学说,从社会行为论看行为概念,行为概念的内容。第五章构成要件,论述了构成要件的概念,构成要件的理论,构成要件的机能,构成要件的构造,法人的刑事责任。第六章实行行为。第七章构成要件性结果,论述了犯罪的性质(罪质),刑法中的结果概念,犯罪论中的结果之地位,犯罪的结果与犯罪的终了。第八章因果关系。第九章不作为犯。第十章故意。第十章过失。第十一章事实的错误。第十二章违法阻却事由。第十三章责任论概说。
全书包含十五篇翻译自英文的法律实证研究经典论文,均发表于美国顶尖期刊。这是中文世界第一本认真编译外文法律实证研究经典文献的读本,适合对法律实证研究有兴趣的学子、法学者、实务家、社会科学家,依照兴趣各取所需。全书分五编,各编前均有编者撰写的导读,铺垫选读论文的具体贡献与知识背景。 本书内容由十二位兼有法学与社会科学训练、且有留学背景的年轻学者翻译,再经过与两位留学美、加的副主编多轮沟通修订,六位年轻学者校对,几位主编最后审阅、校订。译者与编者添加脚注用以说明国内读者不熟悉的制度情境和对统计方法进行进一步解释,以及与原文作者商议后修订的文稿。本书帮助读者跨越语言藩篱、制度隔阂、统计门槛,进入法律实证研究的最高殿堂。 本书是以最严谨的编译态度,耗时近十年,方呈现于读者诸君面前的法
本书是日本机能主义刑法观的开山之作。自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已经被重印十几次,历久弥新,属于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著作。作者平野龙一是日本战后最有影响的刑法思想家,平野教授在这本书中所提倡的机能主义刑法观,对当时在日本具有压倒性地位的德国规范刑法学进行挑战,并为形成具有日本特色、总体上偏向结果本位(所谓 结果无价值 )的主流刑法学奠定了基础。本书所表达的机能主义刑法观念和研究方法,对当今乃至后世的学问和学者而言,都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
本书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时代背景,人类社会的共性,各民族国家法律的共同与差异及其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原因的层面与高度,全面、系统、概括地阐释当今世界几个主要法律体系或家族的生成、演变、及发展,并指出其各自的特征和独特价值,*后提出人类社会法律发展的共同方面和世界共同法产生形成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既判力理论所奉行的理念是纠纷的一次性解决,是对法院生效裁判稳定性和权威性的肯定和强调,而民事诉讼再审程序是法院对其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突破或损害了法院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与既判力理论明显处于一种矛盾的关系。
本书从中国审判倡导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的理念出发,结合当前强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政策要求与实践现状,提出 理由论证 的中国审判 前置命题 ,为探讨 中国审判为什么要说理 中国审判如何说理 等命题提供来自法理学与法社会学的智识资源。
为有效应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退化的重大危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继承我国 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思想和借鉴西方 可持续发展 等理念的基础上,相继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提出和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理论和国家战略。 本书试图从环境法学的角度,对作为政治话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全新的解读,以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分析、梳理、归纳、提炼出蕴含在其中的事理,进而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观,从而实现从 事实 到 事理 的 一级跳跃 。例如,本书认为生态文明观的*要义是发展,基本立场是以人为本和环境公平,精髓是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直接目标是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和生态健康,终极目标是生产发达、生活美好和生态平衡的 三生共赢 ),基本路径是空间的有序化、发展的生态化、生态的资本化、环保的经济化和治理的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 案例正文 和 案例使用说明 两个部分,旨在通过精选案例的分析,提炼行政法理,为行政法的教学提供可供参考、可供复制的样板。我们编写的案例将围绕如下问题依次编排:合法权益的识别与类型、行政行为的识别与类别、立案与受理的条件分析、举证责任分配与证明标准分析、合法性要件的审查思路、诉讼请求的确定与判决种类的选择等。通过这些问题的选择与编排,本书将呈现行政诉讼的流程全貌与行政案件的分析要点,并在实践情景中通过法官、律师等角色转换,多个角度地在具体个案中,帮助学生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立法。该法在条文结构上分为总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药品供应保障、健康促进、资金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十章110条。在明确 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分级诊疗 等基本制度的同时,又对社会办医、医患纠纷、特种药品需求等现实问题予以了明确回应。
该书以类金融企业(担保、典当、小贷、p2p、融资租赁、保理)为行业背景,针对性的从担保措施独特的视角出发,以逐项分析常见的20种担保措施的类别、风险控制与处理方法、常见实务应用为重点,结合实务操作深入浅出地剖析20种各类担保措施的痛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日常业务操作需要对主合同及常见的关联业务进行了详解及实操分享,在常规担保措施的基础上对新类型担保措施及实务进行了大胆的实务探索,并首次全面地披露了类金融企业在日常业务中常见的合同范本,以方便读者的实操和具体业务开展,是类金融从业者实务性的指导类书籍。
本书稿共结集作者2002年以来发表的23篇文章和演讲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儒家法治思想的研究成果。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问题、诚信原则与中华伦理背景、儒家思想与司法公正、“和谐”与“斗争”理念的文化渊源等作了阐述,对法律与道德的语境、中西法律文化的共同点等提出见解,对《唐律》、《四库提要》等做了独到解读。作者的学术观点具有前沿性,对于中国法律制度史、社会发展史研究和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中国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具有根基性的意义。。 作者指出:中国的法律和文化必须以中国文化为体,而不能以西洋文化为体,无论其为英美文化、法德文化或日俄文化,概莫能外;中国的法律只能为中国文化之用,也必须为中国文化所用
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当知识产权法基于激励创新的目的而创建一个“边界垄断”时,在个别场合下竞争法可能基于保护竞争过程的考量而宣布其构成违法的“市场垄断”,如何协调两法的关系成为一个热点学术论题。
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之后,法治国家全面推进,国际法治的理念和实践在全球治理的大框架之下也有着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此时,如何认识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思想,如何理清这两个概念的学术脉络,如何判定国际法治的领域和标准,特别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国际法治、建设法治国家和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可以进行哪一些努力,都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本书就试图对上述问题展开研讨,并给出初步的解答和建议。 br 本书不仅涉及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的学术内涵与实践指向,而且分析了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历史演进,回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和归纳了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意义与原则,并由此归结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中国方案。 br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终研究报告。项目的名称为 再犯罪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监狱行刑改革实证研究 。国家社科的研究报告对监狱行刑的理论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许多都是国内首次的研究。比如对中国罪犯改造有(无)效论、中国监狱服刑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工具的研制、对监禁人口率的客观解释等都是首次进行的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性成果已经发表在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政法论丛等刊物上了。作者的研究方向为刑事一体化视野的刑事法学,重点放在以刑罚学与犯罪学的视角来研究监狱行刑,擅长运用SPSS统计作定量分析。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被认为是《行政诉讼法》修法的重大革新之果。然而,该制度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而表现出审查强度不足、审查流于形式等弊端。面对大量涌现而违法情况频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如何对之进行有效的监督便成为拷问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重大课题。而打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受案范围之门、创设相应的管辖制度、确立合理性审查标准、明确法院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裁判权则是消弭问题的有益尝试。
乡村治理能力涉及乡村社会的方方面,也深刻嵌入行政体制之中。《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研究》书稿立足乡村社会的变迁,考查基层政权运作为核心的乡村治理能力,从纠纷解决、村级治理、政策执行等治理事务呈现当代乡村治理能力的动态面貌。本书关注并试图对当代乡村治理能力进行一个经验性的理解,而非抽象的理论解说,探究了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所面临的诸多困境,讨论了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的方向。乡村治理能力建设,需要调整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方向,优化国家权力在农村社会的运作方式,重塑新时期的乡村关系。
全书按照 理论界定-中国问题-域外借鉴-改进路径 的研究思路,共分为六章。章为 医疗责任保险的理论蕴含 ,主要对与医疗责任保险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论界定;第二章为 医疗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框架 ,主要对医疗责任法律关系进行理论界定;第三章为 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中国演进 ,主要对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梳理;第四章为 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域外借鉴 ,主要梳理保险制度发达国家有关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经验;第五章为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建构思考 ,主要勾画我国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整体框架;第六章为 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保障机制 ,主要探讨与医疗责任保险密切相关的配套制度的完善。
本书是 中国当代习惯法论丛 之一,图书研究主题为当代中国城市中存在的习惯法,论述其表现形式、成因,以及规制路径等。 全书具体包括: 一份企业制订的用户行为规范; 民营企业的内部反腐制度; 团伙关系、公司规定和国家法律:公司秩序的差序结构; 城市中的理论宣讲方案及其实施; 城市社区消防自治规约的形成及运行; 论法治框架下的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 互联网行业加班习惯规范初探; 现代公司的员工行为规范:制度安排与实践运作; 自我卫护:习惯法视野下非常时期的城市社区管控规范; 当代中国城市习惯法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