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新时代司法环境的变化和当代法治思想为背景和理论依据,从理论上阐明司法公信力评估显性化时代的来临。从司法机关主动提供公平正义产品的司法公信建设到让老百姓感受公平正义的司法公信力评估,从司法机关内部自评到外部评价,这一转变是时代性的,其中涉及理念、视角、方法的转变。本书通过纠正对评估性质的认识偏差,建立为何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评后结果运用这样一套完整的司法公信力评价体系,推动参与性司法民主理论和人民当家作主理论的实践深化,促进司法公信力评估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5个版块组成。总报告回顾总结我国法治社会建设2023年度基本状况,指出其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下一阶段法治社会建设前景作出展望;地方报告以浙江省为专门对象,从诉源治理的“共享法庭”模式、“两山合作社”法律保障、垃圾分类治理等方面展示法治社会建设在特定区域的基本样态;专题报告以乡村治理与振兴为主题,专门调查和分析基层治理法治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实践逻辑;调研报告以不同省份的5个城乡基层单元为对象,观察、剖析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在基层的运行状况;年度事件报告是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评选出的“法治社会发展2023年度十大事件”的文字呈现。
本套丛书的内容是上海法院基于多年来对司法前沿问题解决方案梳理形成的审判执行工作标准化的智慧成果,对各地统一类案裁判思路、裁判方法、执法尺度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社科院大学的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范畴、基本原则、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价值追求、战略地位与战略举措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律运作体制中的具体展开进行阐述。该教材为法学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所使用的教材,其内部不仅包含了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学理论,而且还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本教材所阐述的内容不仅涉及如何通过良法善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等法学专业知识,而且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学专业素养,而且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书以同志提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实际,充分注意到靠前外法学理论研究的历史性成果。
本书由北京高院组织编写,为2021年度北京法院裁判文书大赛获奖文书精选,全书呈现了2021年北京法院的成果,展示了北京法官的风貌风采,为持续推进北京法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公平、公正法治理念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