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司法制度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普通法院、宪法法院、法律共同体成员、证据制度、刑事诉讼模式和强制执行制度等十个方面,对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穿插了作者对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思考。
案件事实的形成,不仅是证据的产物,也是语言和修辞的建构产物。在法庭上,证据完成了提供案情信息、证明信息真实性的工作,但这些信息处在碎片化、非语言化的状态,直接拼凑之后并不能得到有法律意义的案件事实。因此,仍需依赖修辞和叙事等人类语言活动,将碎片化的案件信息组织成首尾完整、有主题、有情节的叙事化的事实文本,才能得出有效的判决。在证据信息的叙事化过程中,挑选裁剪、情节发挥、人物建构和解构等修辞策略,可能导致基于同样的证据建构出不同案件事实。法庭是各种叙事立场博弈的平台,公众也往往借用案件审理的平台去表达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制度的诉求,善恶、自由、存在等话题都或隐或现地蕴含于叙事中。
《税收犯罪的司法实践与理论探索:税收刑法学的多维视角研究》全面探索了税收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以案说法,以法释案,融合法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厘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是否共同犯罪、数罪并罚还是蜃罪吸收轻罪、罪刑均衡等诸多疑点、难点问题,由此提出若干立法修订建议,既为司法机关理性办案提供启迪,亦为纳税人彰显权剥提供依据。《税收犯罪的司法实践与理论探索:税收刑法学的多维视角研究》不仅可作为理论著述进行学术交流,也可供立法者、司法者、执法者和广大律师参阅,为涉案当事人及其家属主张纳税人合法权益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