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国际难民的不断出现,我国保护难民的责任也会不断加重。中国是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的参加者,如何以该两个文件规定的原则和规则为基础去保护中国境内的难民申请者和难民,不仅需要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也需要考虑制定相关的法律。刘国福撰写的《中国难民法》正是对即将建立的中国有关难民管理的法律规章作了系统的研究。
全书通过多层次阐释了宪法与公民教育间的辩证关系,并借鉴了其他国家开展公民教育的情况,提出了应切实将公民教育的理论与中国公民教育的实践结合起来的主张。
本书围绕宪法与宪法学的逻辑、宪法的实施和评价以及宪制三个方面,从本体论、运行论和制度论三个层面建构了宪法的逻辑与合宪性的基本理论体系,就宪法和宪法学的逻辑、宪法的解释与适用、宪法实施、宪法与人权保护、依宪治国、合宪性审查等核心宪法议题提出了系统而深刻的理论主张。
《宪法审查的方法:以法益衡量为核心》涉及法律适用中无法回避的价值判断问题。《宪法审查的方法:以法益衡量为核心》关注的是在依据宪法评判具体事案的过程中所做的(法益)衡量。《宪法审查的方法:以法益衡量为核心》通过梳理衡量理论发展的源流,并在比较分析不同宪法审务模式下的衡量实践的基础上,借助法律诠释学、法律原则理论和法律论证理论等理论成果,从本体与方法两个维度全面解读衡量的思维过程及其规范结构,力求厘清基于不同言说立场和法律观念的衡量学说在相关的称谓、价值立场、研究路径、方法建构等方面的差异缘山,为在中国的法律传统和制度现状下讨论法益衡量提供较为清晰的理论背景,并为运用宪法规范妥当评判“宪案”尝试提供方法路径。
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的规范基础,大学章程的建设对高等教育法治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大学章程法律问题研究》介绍了大学治理背景下大学章程在高等教育法律规范体系中的定位,阐述了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考察了中外大学章程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归纳了大学章程的功能与原则,并对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内容、实施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探讨,强调大学章程作为大学治理的总体规范和直接依据的地位,突出大学章程之于现代大学治理的意义,对中国高等院校章程的制定和运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书提及外大学章程一百多部,研究的空间范围涵盖十多个富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时间范围跨越八百余年,致力于展现大学章程法律问题的总体面貌,力求发有理论底蕴的思辨、做有文献基础的研究、提有实践价值的建议,为中国的大学章程建设提
《宪法学专题研究》是湖北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立项建设的批项目的成果。 《宪法学专题研究》是立足于当前法学专业研究生教研的现状,在借鉴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教学和研究的相关成果,独著而成的学术著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 《宪法学专题研究》选取宪法学科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相关问题的深入度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做专题性深入研讨,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教学实践价值。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宣传文化法规汇编-(2017年版)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作者:本书编委会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113.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14707946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我们合火国人民,为了建立更的联邦,以树立正义,奠定治安,筹设公共国防,增进全民之福利,并谋今后使我国人民及后世永享自由生活之起见,特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本书涉及的内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克曼对美国宪法史进行了一次从1787年宪法的制定到当代的全面考察。虽说对宪法发展的某些时期还可以做更为详尽的论述,但阿克曼的工作还是从知识学的角度对宪法发展的历史进行了一番梳理。据我所知,没有哪部著作试图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并且把工作做得如此之好。本书的出版对于语言学领域也是一个不小的贡献。可能肯定,它将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持久的争论。
本书以史学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挖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实施,包括各种政治力量围绕该法进行的斗争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元素,勾勒出传统文化对该法律的影响,进而分析中国引进西方宪法文化、进行民主法治建设所必然面临的境遇,及东西文化碰撞在民主法治建设上的反应等等。
《论公民的宪法义务》篇“本体论”,确定公民宪法义务的内涵,探讨其存在方式及其类型划分以及基本属性,并考察比较目前世界各国宪法中的公民义务的情况;第二篇“历史论”,梳理公民宪法义务的思想史与实践史,总结其理论基石与发展趋势;第三篇“价值论”,回应“宪法不应该规定公民义务”的观点,认识公民宪法义务与宪法权利之间的价值主次关系,阐述公民宪法义务的法律功能与社会作用;第四篇“运行论”,解说公民宪法义务的制定与修改、实施与保障,剖析公民宪法义务的法律效力问题,分析我国公民宪法义务的情况及其完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