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罪过形式概念的提出,冲击了关于罪过形式的所谓“通税”,突破了“非此即彼”哲学观长期以来对于人们思维方式的禁锢,为罪过形式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推动了罪过形式理论向纵深发展。我国的刑法理论体系创新是同研究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作者创造性地将“模糊论”及其主要概念引入刑法学的研究中,从而使自己的理论有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其结论也有很强的说服力。
迄今为止,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第两大法系。研究大陆法系资产阶级刑法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其意义在于:1.关于资产阶级刑法学派的划分问题;2.关于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发展的根据;3.资产阶级刑法理论是否可资借鉴和吸收。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写这一部专著,研究资产阶级刑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应当承认,资产阶级刑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史料浩如烟海,各个刑法理论领域内都有其专著,殊难尽览,只能概括书其梗概,作为研究资产阶级刑法理论的入门向导,入门后再作深入的研究探讨。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同属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范畴,都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用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武器。两者的阶级本质是相同的。但是,作为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两者之间的原则区别的,具体表现在:
刑罚实现是一个相当庞大且极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论题。一是以著作的形式提出刑罚实现的问题,这是主要的。这一动因与自己学习、思考的心路历程有关。二是多从行刑的角度触发问题,以期引起法学界特别是刑事法学界对原本已经十分薄弱的监狱和行刑理论的关怀。
本论丛为刑事法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阵地。它将这那些达到相当学术“水准”且具有独立见解长篇论文提供发表的机会。我们深信,《刑事法评论》必将为推动与繁荣我国的刑事法理论研究作出独特的贡献。 《刑事法评论》编辑之机对新世界刑法理论的发展前景的以抒我见: 一是思想性。刑法理论,无论是规范刑法学还是理论刑法学,都应当进一步强调思想性。这里的思想性,是指刑法理论不仅要关注法条及其适用,关注理论及其论证,更应当关注刑法理论的人文关系。在当前建设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刑事法治应当成为刑法理论的价值追求。 二是学术性。面向新世纪,刑法理论应当努力地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准。只有这样,才能推理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因此,必须强调刑法理论的学术性。 三是规范性。刑法学是一门以刑法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
《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研究》系一本全面系统地研究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专著。《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研究》从发达国家和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入手,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试行阶段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重构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具有的参考价值。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能否高效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模式的设计是否科学、优化,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至关重要。
SUMMARY
本书是一部以专门以探究划清此罪与彼罪界限为宗旨的著述。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就相近或者具有可比性的具体犯罪之间进行比较辨别方面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涵盖了我国刑法分则几乎所有的罪名,对于从事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律师以及法学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二是总论部分吸收了近些年刑法学界和犯罪学界有关犯罪现象和犯罪形态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或者收录犯罪概念是比较完整的(当然不可能是),具有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本书尽可能做到界定准确、层次分明、文字精练。为了叙述和查找的方便,本书采用条目的形式,分为上篇“刑法总论”和下篇“刑法各论”两大部分,上、下篇分别为六章和十四章,共636个条目。需要说明的是,用《中国刑法的此罪与彼罪》作为书名,是从总论的大部分内容和分论的内容而言的,而总论的少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