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分九章,对罚金刑各方面问题进行研究。章对罚金刑进行了概述,认为罚金刑的概念应当界定为:罚金是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其所有的数额的金钱的刑罚。第二章对罚金刑的历史进行了考察,认为我国古代的罚金刑并非起源于唐虞时代的“金作赎刑”,而是萌芽于西周时期的“罚丝”、“罚帷”、“罚幕”等。第三章论述了罚金刑的根据问题。首先,在道义报应方面,根据他律的道德观,罚金刑没有充分的刑罚报应根据;根据自律的道德观,罚金刑对贪利性犯罪、侵害财产性犯罪都具有充分的刑罚报应根据;而且对于各种较轻的犯罪也具有足够的刑罚报应根据。第四章探讨了罚金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第五章研究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问题。本文论为确定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应当以配刑的报应与功利相统一的理论、刑罚谦抑性理论、犯罪原因和刑罚
中国开展反腐败工作是由我国党和政府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支持而积极、主动开展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反腐败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其中注重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就是重要经验之一。我国已逐步探索出一条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开展反腐败的路子。这就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需要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需要继续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入《公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一步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反腐败经验的平台。 作者撰写的《中国
冒充周总理的惊天诈骗案;建国后起杀人碎尸案;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冤案平反;23岁的女出租司机天安门广场轧出一条血路;该书截取了建国后60至80年代间北京发生的颇具影响力的大要案断面。
量刑正义是刑事正义的最终体现,只有体现于量刑公正、合理的刑事正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刑事正义。刑事审判,包括定罪与量刑两个阶段,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只要定罪准确,量刑就无所谓了。这种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刑法理论中对犯罪论研究得较为深入,而对刑罚论的研究则相对略显薄弱,即使是在刑罚论的研究中,也大多是对刑罚理论的研究,对于刑罚裁量的研究相对较少。离开对刑罚裁量的研究,对刑罚理论的研究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无法对量刑实践产生指导作用。由于对量刑的重要性的错误认识,加之历史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量刑失衡现象大量存在,量刑失衡不仅增加了对犯罪人改造的成本,削弱了刑罚的功能,而且还造成了对刑事公正的直接否定。 造成司法实践中量刑失街的原因多种
SUMMARY
本书分为上编研究评述和下编代表性论文精选,上编分为关于刑事责任的研究概况,关于刑事责任理论研究主要问题及观点的概述。
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规划教材之一,由西政刑法教学团队编写而成,于2012年修订。本书以我国刑法总则为研究和介绍对象,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对刑法总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做了系统的阐释和解析,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刑法总论的基本知识。
《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研究》系一本全面系统地研究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专著。《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研究》从发达国家和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入手,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试行阶段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重构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具有的参考价值。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能否高效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模式的设计是否科学、优化,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至关重要。
刑事司法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包括刑事司法人员、司法观念、司法体制、司法经费等;外环境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媒体、民意、公民法律意识、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等。本书通过对刑事司法环境的研究,能够充实和发展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同时也是对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发展趋势的一种本质考察,有助于理解我国刑事司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终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
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博大精深。这本书的写作试图把党和国家在各个不同时期提出的实施的刑事策略进行系统的归纳,使之在理论上形成的体系。此书所分的三编就是这一体系的基本框架。对每一具体政策的策略问题,我们能力求写清它的历史沿革、内容实质、作用和意义以及在法律中的体现和实践中的运用问题。此书主旨不在于形成一个一般学术意义上的刑事政策学,而在于从实际出发,完整、准确地总结党和国家和刑事政策和策略。这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本书分为“导论:刑事法治与民意”、“上篇:民意与刑事法治之一般理论”、“中篇:民意与刑事法治之特别理论”、“下篇:善待、引导民意之问题反思与对策”以及“结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首先对刑事法治进行了界定,以立法为线索对其外延进行了粗略地勾勒,介绍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上篇意从宏观方面分析民意对于刑事法治的价值、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中篇从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罚执行不同的角度,对民意与刑事法治具体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下篇则从现有问题出发,就如何更好地在刑事法治中善待、引导民意提出了对策建议。基于上述,结论部分指出,民意的存在不但是客观的,更是有益的。 本书回应了刑事法治本身的静与动、横与纵相结合的关系性、能动性、状态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特征,不仅探究了
人们如果沿着正常的道路走下去就会一生平安,平静安全的生活是人们的基本追求。相反,如果触犯刑律走向歧路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因而防范刑事法律风险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随书赠送:110个常见刑事法律风险;110个刑事法律常识。
《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系列丛书(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理论与实务》章是组织来自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一线的同志们对社会调查制度产生的背景和立法基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社会调查制度的发展渊源、立法精神以及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未成年人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是组织来自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并且具有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二者的互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和实务研讨。总结出开展社会调查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历史因素和保护因素等指标体系,这些研究成果为实务工作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是组织来自一线的长期从事社会调查工作的社工对其实务经验进行总结
本书是一本实务工作、研究教学、司考学习以及公民查阅,实用便利的工具书。上市连续十版都秉承内容和质量的原则,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本次新版重点突出: 1.根据《刑法修正案(九)》修订全文,根据罪名理论归纳了相关条文罪名 2.增补了本书第十版以来至2015年9月16日之前的所有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与指导性案例 3.吸收了法、检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的成果。能够最全面最及时的反映当前刑法法规的全貌 4.新增读者售后服务,推出了公众号“刑法一本通”,读者将能在时间掌握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动态以及本书的修订再版情况。 本次新版结合刑法修正案九修订,体例创新,以刑法典为纲,将有关刑法的各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相关立法以注释的形式进行系统整理,便于实务人员查阅、理解、引用相
《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系列丛书(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理论与实务》章是组织来自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一线的同志们对社会调查制度产生的背景和立法基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社会调查制度的发展渊源、立法精神以及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未成年人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是组织来自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并且具有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二者的互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和实务研讨。总结出开展社会调查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历史因素和保护因素等指标体系,这些研究成果为实务工作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是组织来自一线的长期从事社会调查工作的社工对其实务经验进行总结
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法学。刑法学以刑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科学。刑法作为研究刑法的科学,是随着刑法的产生而出现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的刑法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阐述的是一个内在于法条.依附于法条的法理,法条所承载的规范在本书中占据着中心的地位。从法条出发,并最终回归法条,对刑法理论进行规范的审视。这个意义上的刑法学,就是本书之所谓规范刑法学。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确立的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应当坚持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将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产生重大影响。本书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了全面研究,内容涉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各个层面。除章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原理的阐述以外,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罚金刑制度,缓刑制度、假释制度和量刑制度都是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法制度,社区矫正制度、刑事和解制度、轻罪刑事政策中涉及的不起诉制度和协商性司法制度,都是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事诉讼法制度。本书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并借鉴外国的司法经验,对上述制度都作为深入的探讨,对于我国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刑事审判技能/刑事诉讼法司法操作全攻略》编著者刘玉民、于海峡。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坚持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适应新形势下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需要,着力解决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符合我国国情和司法实际,有很多亮点和创新之处。
李勇著的《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中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论思考和一线办案经验“发明”了“证据审查三步法则”,并在实务中试点运用,取得成功并逐步推广全国。全书以证据审查三步法则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将证据审查三步法则的具体应用方法融会贯通。内容分为三篇,以图示法展示简洁、明了。靠前篇分解验证,包括三章十节,主要围绕非法证据排除、分解验证的操作方法。第二篇双向对比,包括三章六节,主要涉及纵向、横向对比的方法,印证证明模式。第三篇综合分析,三章六节,内容涉及证明标准、图示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