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刑法及立法解释的标准文本,方便广大读者学习、了解刑法方面的规定。
本书是小林宪太郎的作品《刑法的归责》。具体内容为:第1部 刑法归责的基础理论,包括序章第1章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第2章 过失犯的违法性,第3章 过失犯的责任,终章。第2部 刑法归责的应用理论I 信赖原则与结果回避可能性,包括序章 两个最高裁判决,第1章 结果回避可能性,第2章 信赖原则,终章;II 被害人的自我保护义务与结果归责,包括序章,第1章 自我保护义务的存在与否,第2章 自我保护义务的范围,终章;III 论所谓胎儿性致死伤,包括第1章 熊本水俣病事件之后,第2章 实行行为(或者其侵害作用)之时作为客体的人现实存在这一要件的意义,第3章 结果归责理论与胎儿性致死伤;IV 被逼迫的被害人,包括序章,第1章 任意性的含义与界限,第2章 裁判例探讨,终章;V 所谓 法益相关错误 的意义和界限,包括序章,第1章 法益相关错误说,第2章 有
原著作者佐伯教授基于其对犯罪论体系性构架的理解,依次选取构架此体系的每一个节点上*为核心也即刑法解释中*有争议的课题展开讨论。采用初学者也能够理解的方式,对错综复杂的观点及其表达出来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总结和剖析,在日本刑法学文献中堪称 真佛只说家常话 的典范。并且,在讨论过程中,佐伯教授以当今日本有判例支持、有学者坚持采用的观点为讨论对象,在论述中不断地展现出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对抗和碰撞,如绝顶高手华山论剑。琳琅满目的招式加之十足的对抗性也增加刑法学习和思考的乐趣。
国歌法于2017年9月1日下午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歌法与国旗法、国徽法一道,以国家立法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关于国家象征和标志的重要制度。这部法律为保证国歌奏唱和使用的严肃性规范性,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的礼仪规范,国歌标准曲谱的审定、发布和使用,以及不得奏唱和播放国歌的场合等,作出具体规定;要求加强国歌宣传教育,普及奏唱礼仪知识,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
本书是8名著名刑事法学者与资深刑辩律师的演讲集。该书的作者,有四位来自理论界,在刑事法领域具有相当的造诣,如知名刑事法学家樊崇义教授、顾永忠教授、刘广三教授、赵天红副教授等;另外四位则是活跃在刑事辩护领域的知名刑辩律师,如薄熙来案首席辩护律师李贵方、念斌案辩护律师张燕生、浙江张氏叔侄案辩护律师朱明勇、刘汉案辩护律师张青松等。该书的作者都是我国刑事辩护律师界的重量级人物,其从自身的刑事辩护经验角度全面系统阐述了死刑案件如何有效辩护的问题。对于广大律师界同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意义。对于老律师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值得一读。
松泽伸教授的《机能主义刑法学理论 丹麦刑法学思想》尝试参考丹麦的机能主义、经验主义刑法学,思考日本的刑法学,构建新机能主义刑法学方法论。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 丹麦刑法及其机能主义 为题,概观丹麦法学的基础,介绍丹麦刑法学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概括论述研究的目的和构成,机能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概念以及迄今为止丹麦刑法学的研究状况。其次,介绍丹麦刑法与刑事司法的发展。最后,论述丹麦刑法的解释论与法政策,明确丹麦刑法学的基本构造与特色以及刑法学政策的特点。第二部分以 新机能主义刑法学的构想 为题,借鉴丹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与日本机能主义刑法学进行比较的同时,探讨丹麦机能主义方法论适用于日本的可能性。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回顾一直以来日本机能主义刑法学的发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
本书围绕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证据运用问题展开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项成果(结项成绩:良好),对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证据运用的正当基础、比较考察、类型区分、实践状况、完善方向等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研究,是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学的法学二级学科交叉之作。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证据运用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两种证据的差异以及衔接的正当性;第二章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证据运用的比较考察,关注了两种证据衔接的不同立法例;第三章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言词证据的有限使用,论证了行政执法言词证据一般不应当直接作为刑事证据运用;第四章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实物证据运用的类型区分,对可以作为刑事诉讼证据使用的行政执法实物证据又作了类型化探讨;第五章执法主体双重职权下证据运用的特殊问题,以公安
在我国法治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理性认识毒品及毒品犯罪,重构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应当构建一个以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为指导的毒品犯罪刑事政策;在具体措施上,应当通过立法、司法的方式贯彻以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为指导的毒品犯罪刑事政策:前者如取消运输型毒品犯罪的独立罪名地位,毒品犯罪财产性配置的完善;后者如慎重使用主观明知的推定规则,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的适用,理智处理毒品犯罪中毒品纯度与数量关系的关系等。
本书收录了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历次刑法修正案修改后的文本,就重点条文相关司法解释的延展规定进行附录。此外,还收录了相关规定的条文链接与典型案例裁判要旨。就条文的历次修订沿革做了脚注整理。此外,本书的后半部分附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历年修正案原文和立法解释,是学习适用我国刑法相关制度的实用图书。
《注释刑法全书》是按照我国现行《刑法》条文体例逐条注释的大型法律专业工具书。 本书在每一《刑法》条文的项下罗列了【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性文件】【立法沿革】【立法理由】【条文说明】【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附属刑法】【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和【参考案例】等栏目。 此外,本书编者还以分割线为界,在脚注部分中引用了我国目前的刑法教科书和重要期刊论文观点,以佐证实务见解或与实务观点相互映照。 本书由 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领衔编写。本书编辑历时3年,500多万字。本书 特色是大而全。这里的“大”是指篇幅宏大,与同类型的刑法工具书相比,本书内容丰富,卷帙浩繁,可谓刑法立法、司法和案例之集大成者。 “全”是指资料齐全,本书收集了各种刑法相关资料,以现行刑法条文为中心线索进行科学编排,形成具有
魏昕、魏建文主编的这本《刑法总论实务与案例 分析》以我国现阶段刑法法理与实践运用为重点,包 括刑法总论、刑法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刑法的主要特 点、刑法运用实务、其他国家刑法研究和国际刑事案 件等内容。全书重点明确,条理清晰,案例经典,为 作者多年刑法研究、实践的成果,是高等院校刑法教 学的实用教材。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讨论会”的内容实录合集。 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权威性。案例来源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指导案例;人民法院各审判庭和人民检察院各业务厅编辑出版权威出版物中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总结编撰并发布的供本辖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案参阅、参考的典型案例。 第二,示范性。本书选择的案例均为真实案例,紧扣法律条文规定,对于读者有很强的参考借鉴价值。 第三,实用性。 本书由专业人士撰写主体法的适用提示,以帮助读者对该法有整体的了解。设置“相关案例索引”栏目,列举更多的相关案例,归纳出案件要点,以期通过相关的案例,进一步发现、领会和把握法律规则、原则,从而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做到举一反三。此外,我们还在主体法律文件之后收录重要配套法律文件,以及相应的法律流程图表、文书等内容,方便读者查找和使用。
赖玉忠编著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研究》以现行强制措施体系对公民人身自由之宪法基本权利的存在的影响为出发点,分析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路径。
本书就当前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三十个前沿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分别是: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理念,刑法与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研究,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研究,单位犯罪问题研究,罪过形式问题研究,排除犯罪性行为问题规定,故障犯罪停止形态问题研究,共同犯罪问题研究,罪数形态和数罪并罚研究,量刑问题研究,刑罚种类若干问题研究,自首、立功若干问题研究,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研究,货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证券、期货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洗钱罪若干问题研究,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绑架罪若干问题研究,拐卖人口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抢劫罪若干问题研究,盗窃罪若干问题研究,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贪污贿赂类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挪用类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本书作为一本刑法理论深化研究的专著,较为适合研究生和高年
这是一本实用刑法参考用书。以刑法条文为框架,结合刑法修正案(九)的*修订解释,对于刑法修正案(九)进行了逐一梳理与解释。在总体的刑法框架内,为方便查找总则条文起见,将刑法总则也列入其中,刑法附则予以简化。重点对分则规定,分了十章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刑法罪名相关不同量刑幅度的主要解释规定列于相应条文之下,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并包含了2016年4月*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方便办案人员外出办案时携带使用,对于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刑法总论案例教程》是编者通过长期积累的刑法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及多年的刑法学教学经验,并结合当下刑法学思潮的发展,充分考虑刑法学专业本科生与法律硕士生的基础学习与培养特点,坚持 理论联系实际,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的科学理念和遵循刑法学的教学规律编写而成的。该书从刑法总论范围出发,分析研究了在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审判案例,兼顾理论研究,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 1.编写体例严谨科学 该书采取 知识要点一示范案例一涉案法条一习作案例一延伸阅读 的编写体例,其中 示范案例 从 案件事实 法律问题 分析与结论 三个部分层层剖析,从而将司法案例与刑法理论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本章知识要点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有整体把握;然后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
浅谈如何学好刑法学;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哪个为重——从“佘祥林案”看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刑法谦抑性初探;谈谈罪刑法定——从耍猴艺人被判有罪说起;谈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关于刑法上的人人平等原则;谈谈我国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刑法的溯及力问题研讨;论我国刑法中的保护原则与普遍原则;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的关系等。《刑法学总论重点与常见疑难问题探讨》由王小青著。《刑法学总论重点与常见疑难问题探讨》关键词:刑法、研究、中国。
本书以单位犯罪刑事责任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国内外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理论与刑事立法,勾划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立体构造,提要中国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立法沿革与完善.探究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展望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研究趋势。
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8月29日下午三点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此次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的修改体现了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系列要求,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回应社会关切,调整了刑法的结构,减少了死刑的罪名,加大了对恐怖和*主义犯罪的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权的保障,特别是对一些弱势群体,老年人、儿童、妇女的权利的保障,进一步强化了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同时,针对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一步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惩腐肃贪提供法律支持。总体看来,可谓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