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益诉讼实质上是对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方式,是对传统的公权力制约公权力的发展和完善。为制约某项公权力而设置、扩张另一项公权力,为制约此项公权力又设置、扩张另外一项公权力如此恶性循环,将导致公权力的恶性膨胀,对私权利和公共利益造成更大的威胁。本书是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供读者阅读参考。
无罪辩护(当庭释放)本身就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话题性,张志勇主编的《当庭释放:无罪辩护成功案例精选》精选大成律所刑事辩护律师团队的无罪辩护成功案例,剖析办案思路,详述辩护技巧。本书可读性极强,对案件当事人和辩护律师都具有借鉴价值。可供刑事辩护团队参考。
执行程序应有二条分别以行政性权力与司法性权力为核心的程序主线。行政性权力由行政人员行使,也可由法官和行政人员共同行使,但司法性权力只能由法官行吏,二种执行权都应充分展现其刚性,在必要时也应适当展示其柔性。至少行政性权力的行使应遵循职权主义,债务人必须以其善意的配合换取执行权主体和债权人的宽宥。执行程序中的当事人同样应拥有诉权,没有诉权与之间相对应的执行裁判权是专断的。诉权是构建执行程序内控机制的必要工具,也是连接二条程序主线的桥梁。
本书立足于仲裁制度的基本理论,借鉴在商事仲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以及国际性商事仲裁规范的发达实践和先进理念,细致梳理我国仲裁制度的一般机理,并检讨我国仲裁立法和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仲裁立法的基本路径和对策。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收录五篇关于民事证据法学之学术论文,包括:消极事实之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转换、证明度之研究、释明之研究、表见证明之研究。学说及实务上对于消极事实举证责任之分配向存在一误解,亦即以为主张消极事实者不用负举证责任,本书对于此一问题,引据德国证据法学之讨论资料,区分类型,进行个别评估,用以厘清此一证据法上之难题。对于举证责任转换,本书亦厘清对于举证责任必要移转与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而在法定举证责任转换与意定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亦提出详细分析,研究者应可藉此书而对于相关概念获得厘清之效果。就证明度及释明之证明度而言,在台湾本对于此一问题甚为陌生,本书提出反驳部分学者引用美国所称优势证据理论之十余种理由,并提出邻近于真实之较为高度盖然性作为基准(90%),详细论证,应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部分为“中国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的沿革”,主要对1997年《刑法》、2001年《刑法修正案(三)》、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或解释做了梳理和总结。第二部分为“中国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的内容”,主要对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不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以及关联犯罪的罪名、构成要件、认定、刑事责任等作了阐述与分析。第三部分为“恐怖活动犯罪靠前立法考查”主要对优选性恐怖活动犯罪靠前立法、区域性恐怖活动犯罪靠前立法的内容做了阐述与分析。第四部分为“其他国家恐怖活动犯罪立法考查”,主要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反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经验及启示。第五部分为“中国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的未来走向”,主要有以下内容:,中国恐怖活
本书既阐述了无罪辩护的成功经验,有剖析了“轻罪辩护”、“罪轻辩护”、程序性辩护的操作技巧。作者不满足于机械地将具体的案例呈现给读者,也没有将律师的辩护词简单地“粘贴”下来,而是对每一案件的办案过程做出了实景式的分析,并从每一案件中提炼出若干刑事辩护的经验。在对办案过程的分析上面,作者介绍每个案例中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也实实在在地点出了律师辩护所面临的挑战乃至风险。而在辩护经验总结方面,该书在每个案例的后面都阐述了“心得体会”,给予办案律师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机会,作者们讨论了如何运用常情、常理进行辩护的问题,分析了如何将维护委托人利益“进行到底”的问题,论述了算账类案件如何提出辩护要领的问题,揭示了律师如何与委托人沟通辩护方案并获取理解和支持的问题,说明了受贿案件“事实辩护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收录五篇关于民事证据法学之学术论文,包括:消极事实之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转换、证明度之研究、释明之研究、表见证明之研究。学说及实务上对于消极事实举证责任之分配向存在一误解,亦即以为主张消极事实者不用负举证责任,本书对于此一问题,引据德国证据法学之讨论资料,区分类型,进行个别评估,用以厘清此一证据法上之难题。对于举证责任转换,本书亦厘清对于举证责任必要移转与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而在法定举证责任转换与意定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亦提出详细分析,研究者应可藉此书而对于相关概念获得厘清之效果。就证明度及释明之证明度而言,在台湾本对于此一问题甚为陌生,本书提出反驳部分学者引用美国所称优势证据理论之十余种理由,并提出邻近于真实之较为高度盖然性作为基准(90%),详细论证,应
由人民法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有关诉讼法专家编写。以我国现行执行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为指导+结合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执行经典理论与通行做法,分20个专题对民事执行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与研究。、 根据我国执行法律制度的发展要求和现行执行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要求,总结性研究了执行实践中的诸多创新性举措,并从制度与规则层面上开展了新的理论探讨,既反映了我国民事执行法的成熟理论,又反映了执行实践中重大疑难问题的创新见解。 广大执行人员、律师、执行当事人、法律院校师生研究与适用我国现行执行法律规范的重要借鉴参考工具书。
《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从理论上、制度上对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作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构建了关于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理论体系,对各法系国家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依据、管辖权冲突的解决途径、管辖冲突的国际直协调、现代竞争法领域内的管辖权冲突及中国的立法选择作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和分析论证,并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的确立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规则和解决管辖权冲突的准则。
本书是我国部全面、系统研究劳动争议诉讼程序问题的专著。作者从比较法的角度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根据现代法治原理和民事诉讼原理,探讨了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的特殊法理。在对劳动争议和劳动争议诉讼的界定、劳动争议诉讼主管的宏观与微观分析、正事人、证明责任的分割、审判机构、行为保全、简易程序和小额程序的适用等问题的论述上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作者在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专章设立“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特别规定”的建议,并初拟了构造精致的立法建议稿,这对于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立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诉讼程序角度,为合理、高效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彰显了其独特的
本书著者从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精心选择真实案例,围绕、紧扣其中反映出来的热点问题,按照司法实践中法的适用过程,从证据的一般界定开始,结合行政诉讼的固有特点,就行政诉讼当中举证责任的事项、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要求,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人民法院在审查、认定行政诉讼证据中应当注意和遵循的问题与规则,在分析具体判例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