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论文集。收入这里的文章,是作者1990-1999年陆续写作并发表在多家期刊上的。趁这次结集出版之机,作者又仔细阅读了这些文章,对其中的部分文字作了一些小的修改,但对文中的观点尽量保持原貌;文中涉及修正前后的刑事诉讼法时,亦一律从原文;只有少数文章根据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作了少数改动,增加了部分注释。 作者的这20篇文章中所讨论的问题都是基本性的和重要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没有理由忽略这些问题。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法理与比较包括实体真实、价值观和诉讼程序——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历程论纲、诉讼机制的社会意义等十二篇文章。中篇:制度与操作共包括刑事合议制功能的衰退及其后果、论刑事诉讼期间等六篇文章。下篇:改革与评说共包括
对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品评得失、推勘正误,以分析我国现行证据制度中各个具体问题的成败得失,是非功过,是这套案例评析的编写初衷。 本书著者从国微处着手,重点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诉宋长献、器玻站购销欠款纠纷案的两审裁判为分析对象,针对其中的证据法适用情况,从13个角度、以20万字的篇幅对之进行了详尽的实证评析,希望能见微知著,在中国司法的大背景下,把它抽象化为司法大事,从中抽取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认真对待的经验。
沈志先主编的《行政证据规则应用》的研究是基于司法审判层面独有的内部观察,在本书写作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案例,且书中的分析不只限于法律文本规定,而是力求以动态的法律视野和缜密的推理论证,使理论观点、法律方法和具体对策同行政审判实践有机结合.与法治发展脉络紧密衔接。
全面、 收录截至2009年10月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司法工作规范性文件的正式文本 、深入 人民法院研究室 司法解释起草人,剖析司法解释的起草背景、出台过程、基本内容、焦点问题……来龙去脉,尽在其中
在陆续出版了《诉讼案代理》、《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代理》、《商标及专利纠纷案代理纪实》和《、疑难案代理纪实》四本著作之后,朱妙春律师又根据其从事商业秘密诉讼近二十年的经历,结合自己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以办案实录的方式,选取了十九个典型案例,著成本书,以飨读者。 该书既收录了近几年来朱律师所办理的一些商业秘密案例,也有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早期案例;其行踪近则到苏、浙等地解当事人燃眉之急,远则应邀赴甘肃兰州破解疑难杂症。而其案件所涉范围,既包括机械、电子、软件、饮料配方、日用化工品等技术信息,也有客户资料、工程项目、财务账册等经营信息,几乎涵盖了商业秘密的所有类别,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由于商业秘密属新型案例,在本书中,朱律师除详细记录每个案例的办案历程外,还着重对办案技巧进行了
为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与适用法律,我社于2008年9月开始推出“法律注解与配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喜爱。随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社陆续扩充本丛书品种,目前已有61种之多,成为法律工作者办案运用和公民法律学习的有力助手。2011年3月基于市场需求推出第二版批,2012年6月推出第二版第二批,2013年9月推出第二版第三批。本套丛书主要包括注解、应用及配套三部分。
本书以法条本身的条文顺序编排,将与法律条文相关的案例作为案例解读部分放到条文后。另外新增加应用要点部分。该部分内容为此次修订的特色。思路主要以从诉讼发生至结束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主线,供发生纠纷诉讼的当事人或者法律专业人士使用。 根据主体法条文的内容及特点,该部分分设 案由选择 、 管辖法院 、 立案标准 、 证据规则 、 裁判规范 等条目。
《民事证据规则适用》归纳了大量的证据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确定证明对象,收集证据的技巧与方法,如何进行举证、质证和认证,如何判断证据的证明标准等。同时,围绕日常生活中适用证据规则经常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遴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司法实践中的证据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对证据运用的前沿理论作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为实现证据收集、审查、运用行为的有序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研究解释适用法律的方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九九五年出版《民法解释学》一书。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民法解释学的历史;二是民法解释学的基本理论;三是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四年曾对本单位民法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一九九四年后,专在各种法官培训班上讲授。考虑到中国大陆法官队伍的实际,只讲原书第三部分,以“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为题。尽量回避理论性论述,采用浅显平易的口头语,着重以实际的判决例或解释例演示各种方法的运用。 撰写《民法解释学》时,所举外国法院和我国台湾法院的判决例较多,所举中国大陆法院的判决例殊少。在近十年的讲授过程中逐渐增加了许多中国大陆法院的判决例和解释例。正是中国大陆法官裁判的这许多成功判决例和解释例,增强了作者对中国大陆的法院终将走出地方保护
本书的内容分为部分:部分为我国研究人员对我国刑事一审程序与人权保障的专题研究,分为十一个专题,从一审程序公正和人权保障的视角对我国一审程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既介绍制度现状,也提出目前的不足,最后提出改革的具体建议。第二部分是加拿大专家对加拿大有关一审程序的专题研究,分为六个专题,分别从错案预防、性别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白处理、证据规则等角度介绍了加拿大和国际上的一些理论动态。我们的目的是从比较中获得借鉴,从差异中获得启发。第三部分收入了两篇调研考察报告,一篇为加拿大一审程序改革及落实反腐败公约相关情况考察报告,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考察组应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邀请,于2005年8月对加拿大的刑事一审程序相关问题及加拿大落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情况进行考
本书以2008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法院司法解释为依据,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民事诉讼各种制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本书概念清晰准确,分析简明透彻,体例结构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学研究的成果,结合民事诉讼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解析民事诉讼制度的实际运作。 本书运用大量图表示例,简洁明确、形象深刻,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和各种制度。 本书是新民事诉讼法颁布之后的规划教材,适合高校法学师生、法律实务人员以及参加司法考试的学生使用。
为了总结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类型的案例,指导办案和理论研究,在总结已在我社出版的《仲裁案例选编 辑》成功经验的的基础上,广州仲裁委员会从这些新类型案例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汇编成《仲裁案例选编 第二辑》。第二辑汇编近60件仲裁案件,包括仲裁实践中比较新的18类案件。这些案例展现了仲裁裁决形成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对仲裁办案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借鉴作用。
作者研究解释适用法律的方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九九五年出版《民法解释学》一书。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民法解释学的历史;二是民法解释学的基本理论;三是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四年曾对本单位民法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一九九四年后,专在各种法官培训班上讲授。考虑到中国大陆法官队伍的实际,只讲原书第三部分,以“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为题。尽量回避理论性论述,采用浅显平易的口头语,着重以实际的判决例或解释例演示各种方法的运用。 撰写《民法解释学》时,所举外国法院和我国台湾法院的判决例较多,所举中国大陆法院的判决例殊少。在近十年的讲授过程中逐渐增加了许多中国大陆法院的判决例和解释例。正是中国大陆法官裁判的这许多成功判决例和解释例,增强了作者对中国大陆的法院终将走出地方保护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将民事诉讼理念更新与理论探索同民事诉论程序制度改革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诉讼理念与诉讼基本理论对诉讼程序制度建构与改革的指导意义。二是对问题的研究充分运用了系统论与比较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少务实、独到的见解。尤其是诉讼费用制度与程序整合系列专题,充分反映了作者对问题研究的宏观把握,其所提出的相对系统的改革方案,对于我国诉讼费用制度的改革、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构设以及民事程序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三是对问题的研究相对深入系统。全书共分为二十一个专题,主要集中于民事诉讼目的、诉讼行为、诉的利益等基本理论的分析,以及诉讼主管、诉讼费用、诉讼内外程序机制的整合等具体制度和程序的探讨,体现了鲜明的专题研究特点。当然,本书中的有
本书根据人民法院2008年2月4日发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编写。 本书收录大量作为办案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审判政策及其他司法业务文件,并收录部分地方法院的审判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等,均针对网络纠纷所涉案由科学、合理地编排,读者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到各案由相关法律文件。本书是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的常备工具书,也是社会一般公民依法维权的实用依据。
《21世纪民事诉讼法学前沿系列:民事诉讼法原理(第六版)》内容包括导论;民事纠纷及其救济机制;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的非讼救济;民事纠纷的诉讼救济;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及效力;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及民事案件的主管;民事诉讼的目的与价值;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的价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