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刑事证据法初步形成之后,我们有责任从中国的证据立法经验中发现规律,提出抽象的理论命题,以推动证据法学理论的发展。而对于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制度和实践,我们即便提出理论批评,也不是站在西方证据理论的立场上来进行评头论足,而是对这些制度的内在逻辑是否成立以及能否达到实施效果,作出中肯的评价。
本书依据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和辩护四项基本职能的规范运行,全面收集编辑了自新刑法、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至2001年5月间现行有效的刑事法律等有关规定,共计131件。在编排上将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部分,是至今收录刑事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最全面、实用的刑事办案工作用书。
司法的功能之一在于断事鞫狱、定分止争,证明负担原理与法则之遵从,乃司法正义之根本所系,否则,司法裁判即无定数,司法公正与文明即难长久实现。胡适先生“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其理自明。传统证据法理论认为,只有在案件事实发生真伪不明时,才有证明负担法则的适用。本书认为,每一个案件的诉讼过程,都有证明负担原理与法则的运用。证明负担自身的内容包括,审前程序中声明证据方法的主张负担、法庭调查程序中提出证据方法的举证负担、法庭辩论程序中运用证据进行辩论的心证负担。本书证明负担原理与法则,包括:(1)证明负担原论。主要涉及的原理与法则有:证明负担历史发展、证明负担内容体系、证明负担分配原理。(2)证明负担转承论。涉及的原理与法则主要有:司法认知法则、推定法则、自认法
本书是当代世界警务理论与侦查实务精要译丛之一,原著为《CyberForensics:FromDatatoDigitalEvidence》,作者为AlbertJ.Marcella、FredericGuillossou。本书主要主要介绍了在综合网络取证调查中,如何使用特定的知识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识别、访问,并加以分析。书稿解释了数据的起源和发展、寻址的概念与数据存储、引导记录、分区、卷和文件系统等相关概念,及在网络取证过程中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如何认定数字证据等内容。全书共分为十三章。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劳动纠纷证据指引》属于套书“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丛书的其中一本。本套书拟以劳动纠纷案例为基础,整书以N个问题的形式呈现,每个问题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对象,结合案情给读者讲解类似法律纠纷中的证据规则,点名举证要点,很后从法官的角度做一提醒或建议。另外,除了案例分析及证据指引,书中还会提供必要的劳动纠纷专业术语解释、证据类型说明、诉讼流程介绍、法律文书写作指引及纠纷处理依据。
本书作者在研究刑事证据规则基本理论、内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系统化立法建议。作者认为,现代证据规则是对自由心证与证据裁判主义衡平的结果。刑事证据规则的基本框架是以确保证据可靠性的证据能力规则为中心展开,分为证据运用基础规则、证据能力规则、证据程序规则三部分。作为中心的证据能力规则又进一步分为基础与基本两部分,并以基本规则为核心,而该基本规则形成的内在逻辑是把口头证言作为证据可信性基础展开。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单个证据规则的内在构成,主要特色是对证明标准在待证事实上的层次性、举证责任转移的内在机理和程序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对证据开示的程序进行了设计,对意见证据规则之鉴定规则的专门性界限进行了分析,对非法实物证据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