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数据技术对人类尊严和自主构成了明显而现实的威胁。然而,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一直忙于保护数据,却未能保护人类本身。在本书中,伊丽莎白·M. 瑞尼尔斯认为,我们应专注于数据保护、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数据所有权的法律中的人类核心价值观。而且,随着我们对数据的痴迷的增长,我们忽视了与技术发展相关的真正利害关系——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和自主性。 伊丽莎白·M. 瑞尼尔斯的研究指出从某些方面来看,数据既是一切,又什么也不是。数据依靠情境,并呈动态变化,因此很难被定义。通过对美国、欧盟的数据法案进行梳理,伊丽莎白·M. 瑞尼尔展现了西方数据法的构建逻辑,同时面向数据法的未来,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愿景。
《现行国际法的困惑与挑战探析》共分八章进行论述。其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国际法的性质与效力作用;国际恐怖主义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海洋法、航空法、环境法、战争法的运行面临的新难题与新挑战;以及极地问题所引发的国际法律层面的新思考等八大问题逐一展开。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既注意追踪该学科领域内的新学术动态,又注意吸取学术前沿的成果,以形成全书视野开阔、案例新鲜、重点突出、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资料翔实、时代感浓郁的特点。
本书共十三章部分。部分含章,为总述,是其理论或原则的概括,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航行的观点。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论述海洋自由;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从发现、教皇赠送和战争等三个角度论述葡萄牙人对东印度无主权;第五章至第七章主要从占有、教皇赠送和时效等三个角度论述海洋及其上的航海权不属于葡萄牙人。第三部分为第八至第十一章,主要论述贸易自由权,第九至十一章,分别从发现、教皇赠送和战争等三个角度论述与东印度的自由贸易权不属于葡萄牙人。第四部分即最后两章是总结,一方面否定葡萄牙人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求荷兰人坚持自己的贸易权利。
《中国-东盟区域刑事合作机制研究》立足于中国-东盟现有打击跨国境犯罪合作现状,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分析研究了中国-东盟构建区域刑事合作机制的动因、条件以及存在的困难:比较研究了欧盟区域刑事一体化、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东盟自身打击跨国犯罪开展刑事合作的成功经验,前瞻性地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区域刑事合作机制应当坚持的原则、区域刑事合作的层次和内容。在上述总体研究基础上,《中国-东盟区域刑事合作机制研究》详细探讨了中国-东盟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海上犯罪、毒品犯罪和贩运人口犯罪等具体犯罪过程中开展区域刑事合作的相关问题。本书最后提出了中国在构建中国-东盟区域刑事合作机制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本书由王君祥著。
《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主要由下述三个部分构成:编,国际法与中国。王先生的这部分文字展现了他立基于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捍卫主权的中国立场的中国国际法学观。第二编,国际法研究。其间最为重要的是他对国际秩序的深刻洞见,以及他立基于此种洞见的对当代世界格局中不平等的国际实践的严肃批判。第三编,中国国际法学的建构。在王先生的这组文字中,主要呈现的是他经由对如何进行国际法研究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建构中国国际法学术传统的努力。当然,在编辑结构上被划分为三个部分的文章,并不是互不关联的,而毋宁是王铁崖先生整体的国际法观中的不同侧重部分;此处需要再加以强调的乃是上述所论的使这些不同部分勾连为一个整体并贯穿于其间的王先生关于国际法的中国观和世界观。
本文集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及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联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举行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也是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持的“货币跨国流通中的若干重大国际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就目前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国际经济法的若干热点与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科学的构建国际经济法理论体系,对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实践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导。
《国际税法学精要》内容丰富,论题所涉领域广阔。既有关于国家税收主权性质和国际税法基本原则内涵探究这类牵涉国际税法基本理论的文章,也有围绕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制度存废兴革争辩的历史记录;既有从税法视角观察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政传统问题,也有结合电子商务和经济全球化背景分析国际税法发展趋向的新课题。文章的观点见解有其独到之处,作者的分析论证细致深刻。尽管其中的某些篇章是作者早些年前发表的看法意见,但至今读来仍能引入深思和给人启示。而作者今天将它们荟萃成集出版,既是对自己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也方便读者了解把握作者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的历史脉络。因此,我认为这本文集的问世,在丰富了有关国际税法研究文库的同时,将会吸引更多的学子关注和加入国际税法学领域的研究。
《后危机时代的靠前金融法》聚焦于后危机时代靠前金融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靠前金融体系的挑战人手,系统阐述了靠前货币体制改革、优选金融稳定机制构建以及优选货币治理等热点法律问题,深刻反思了现行靠前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及美国金融监管的惨痛教训,专题探讨了主权债券重组、主权财富基金监管、金融排斥及其治理以及船舶融资租赁等理论前沿问题,集中研究了当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开放亟待解决的重大法律问题,以期为构建靠前金融新秩序建言立论,为完善中国金融法制献计献策。此外,《后危机时代的靠前金融法》还独具匠心,开辟了“科研课题设计”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编,以作为靠前金融法科研指导与教学示范。
这是一本从WTO角度分析解决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问题的专著。全书以区域贸易协定的迅猛发展为引线,从分析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互动关系入笔,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翔实分析,论证区域贸易协定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冲突和挑战,并进一步就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协定的规范与整合提出立法建议,尤其是就多哈回合及未来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规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书中所强调的是体制层面上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全球多边框架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其意在于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弥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缺憾,并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此有更多的深入研究。 作者力图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WTO法律文件、发展和中外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参与多边及区域经贸合作提供理论支持。该书
中国一贯重视反腐败。中国政府支持制定《公约》这项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书,并本着真诚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参与了《公约》的谈判和起草工作,为《公约》的制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中国政府并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公约》。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批准加入该《公允》。 本书根据读者查的反腐败法律文件暨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中英文本)的需要,在内容上分为三编:编为“《联合国反腐败公允》暨相关文献资料”。第二编为“区域性相关法律文件暨文献资料”。第三编为“其他相关文献资料”。
《中国行政诉讼法专题/21世纪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用书》语言简明、体例清晰,系统介绍了中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书稿在结构上分为八个专题。主要内容包括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管辖制度、行政诉讼当事人、行政诉讼证据、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行政与民事争议交叉案件的处理、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交叉案件的处理、行政赔偿诉讼。
本书着眼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与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价值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的特殊矛盾、法律渊源、适用条件、义务主体与监督主体、保护规则、执行挑战与促进措施、影响与趋势,以及中国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厘清了国际人道法的一些关键性概念,丰富了国际人道法的有关理论。鉴于当今世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频率、规模,特别是.其对人类的危害远远超过国际性武装冲突,以及中国尚未统一的现实,本书的研究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既可作为专家学者研究国际人道法,有关国际组织、外交人员处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人道问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一般公众学习了解国际人道法的理论读物。
本书阐述了债的发生、债的类型、债的效力、债的担保、债的移转、债的消灭等债法总论的主要问题,并就合同之债和法定之债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全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国际反腐败公约以及我园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当今世界上的反腐败理念与制度加以总结和阐述,对我国现行反腐败立法、司法体系重新进行审视,吸取经验,找出不足并提出完善意见。同时,从国际反腐败公约在其他国家践行的域外经验入手,充分肯定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深刻剖析了我国现行反腐败体系的不足,从实体和程序角度对我国反腐败法制体系提出了完善意见,涉及侦查阶段、追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涉及机构与机构、法律与法律、法律与政策、法律与权力等各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商事关系得到了蓬勃发展,调整这种跨国性商事关系的国际商事习惯法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书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以及文献研究方法,对国际商事习惯法的发展趋势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全书共分5部分。部分导论,简要地介绍了本研究课题的缘起,包括选题意义和价值、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第2部分剖析了国际商事习惯法的现状,检讨了国际商事习惯法的法律涵义、国际商事习惯法相关概念的厘定、国际商事习惯法的适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部分详细探讨了国际商事习惯法在不同法律领域的新发展,如国际商事习惯法在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劳工法以及电子商务法等领域的新发展,揭示了国际商事习惯法向不同法律部门渗透、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