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的日益猖獗,恐怖活动的特点也发生很大变化。从各国原有的反恐怖立法或相关立法的形式和内容上看,都存在着明显的需要补充、完善之处。特别是仅仅依靠一些单项反恐立法或刑法中的相关反恐条款以远远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各国在如何界定恐怖主义、什么是恐怖组织等方面仍存在着差异,且各国所面临的恐怖活动的威胁程度不同,因而在确立相应法规、采取相应措施以及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本书编两编,编是按国别分类,依次介绍各国的反恐怖主义法规。第二编是介绍了联合国的恐怖主义国际公约和条例。
本书共分10章,约25万字。各章分别涉及美国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章探讨了美国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框架体系,其中包括美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历史背景、法院结构、美国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同时指出了美国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论述了美国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包括诉讼标的管辖权及司法管辖权。 第三章论述了法院选择问题,主要涉及选择协议的解释与执行不方便法院理论以及平行诉讼。 第四章论述了外国主权豁免理论,主要涉及1976年《外国主权豁免法》及其晚近发展。 第五章探讨了国家行为理论,包括该理论的诸多普通法与成文法例外规定。 第六章分析了美国法院根据《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以及海牙送达公约所采用的域外送达方式。 第七章讨论了美国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域外取证问题,涉及依据《
拜部分传媒所赐、不少人对美国法律的认识,可能就止于最有杀人嫌疑的O.J.Simpson可以无罪获释,又或者是麦当劳热奶茶烫伤一名老太婆、老太婆告到法庭,可以获赔偿几百万美元等——这的确是美国法律现象的其中一面,却不是,更不足以借之诠释美国法律及其文化背景。 寄案不胫而走,却未必助你真正了解美国法律。真正认识美国法律,令自己得到保障,是要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情毫不曲折的导常官司的操作,及运作背后的文化心理。 面对美国法律,不单要知其然,还要明其所以然。作者兼本丛书主编陈纪安先生,会向你一一交代。陈纪安先生移居美国近四十年,在美国攻读法律,毕业后在美国教过书,也当了十多年律师,他在分为十章《美国法律》中,首先会介绍源于开国时期的美国法律渊源、美国的宪法、民权与法律、美国法律的原则,之
本书为一美国教育法研究,本书共12章,16开本。
这本书或许对于两类读者群具有吸引力:一类是那些想要到美国来的人,包括那些想要到美国来的中国人;另一类是那些已经生活在美国的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外国人。本书的部分主要讲述有关如何移居美国的方式和程序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在美国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些法律问题。全书分两个部分,共22章,旨在重点介绍和描述美国的一些法律法规。
本书对所涉及的每类法律都有一篇简介。在每个判例之前由作者撰文,分析、引导并点评判例中的有关法律问题和事实认定。如果判例的案情复杂,则在判例前再加上背景简介。有关的法律词条解释按英文名词之首的字母顺序排列,附在书后,以便读者查阅。总之,本书力求有些探讨性,多些实用性、趣味性。
本书对美国名是司法制度和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某些重要问题做出介绍和探讨。本书从司法制度的角度来研究诉讼程序,从诉讼程序的角度来研究司法制度,使二者得到有机的结合。运用典型判例对美国名是诉讼程序的立法和司法问题进行系统的阐释和说明,并予以适当的评析使本书的一个特点。本书内容翔实、引证规范、观点明确、方法独特,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理论著作。
《管理思想史(第二版)》共分为四篇。篇,“古代管理思想”,主要讲述了中外早期各家管理思想的内容、特点以及发展;此次修订精简了中国古代思想史部分。第二篇,“近代管理思想”,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时代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此次修订对部分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概述进行了修改。第三篇,“现代管理思想”,主要讲述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内容、特征及主要流派;此次修订对第九章管理过程学派的概述进行了修改补充。第四篇,“当代管理思想”,主要讲述了当代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当代管理思想的比较;此次修订对本篇内容未做改动。最后《管理思想史(第二版)》稿还附录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便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
撰写一部美国法学院通史的必要性相对比较容易论证。我们的法学院既强大又神秘。对于外国的法律家,特别是法学教授来说,美国的法学院经常是一个让人既羡慕又妒嫉的对象。[1]实际上,美国的法学院在法律职业界和学术界的生活中甚至在全国都享有牢固的权力地位,而这种学术地位常常是其他工业化的国家里法律职业的学术分支所无法获得的。从美国法学院毕业进入职业界的学生在政治、商务、劳工、甚至在社会改革方面行使的扫力要比其他普通法国家的学生大得多。大学的法学教授过着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在职业领域中对法律、程序和制度所进行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美国的法学院被认为不仅是法律职业权力的中心,而且也是塑造作为一个国家的美国的重要力量。 然而,对于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来说,法学院最富于挑战的作用是它在法
本书根据版的日本六法全书,译出日本民法典(含施行法及附则)、不动产登记法、户籍法、建筑物区分的有法、借地借房法等民事法律共15件,全面反映了当今日本的民事法律体系。这种民事法律体系对正在完善民事立法的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本书译者序中详细介绍了日本近代民事立灶的沿革,便于读者深入了解日本民法的发展史;书后附汉语拼音序的民法事项索引,便于读者检索。本书是从事对外经贸、外事、民事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和民法教研人士的工具书。
本书的目的主要是将现在的国际私法的主要论点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在本书当中到处都有我个人的观点。通过对我个人的观点正确与否的分析,以期待平成2年(1990年)1月1日起实施不久的新《法例》得到正确的解释和运用。如果能得到诸位的指教对于本人来讲是非常荣幸的。 本书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揭示国际家族法的概况,所以并不要求对学说、判例进行详细的引用。即使是引用的,也多只是作了简略的记述。所以,它们的出处就省略了。这次随着平成11年(1999年)法律51号《关于修改民法的一部分的法律》的实施,《法例》中的一部分用语也作了相应的修改,本书中对此也作了相应的修正。同时在这次出版时重新改写了最后一章,并对全体内容也作了若干的修订。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所设例题系针对台湾地区“民法的重要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读者若能思考祖国大陆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而从事比较研究,探讨各种规范模式、解决途径及论证方法,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
本书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际经济法英文案例汇编系列中的一辑,是以编者在多年讲授“比较商事组织法”和“公司投资法”课程中收集和整理的案例为基础,重新编录而成的。编辑本书主要想满足以下三种读者群的需求:一是作为大专院校法律学科及相关学科教师和学生讲授和学习“国际商法”、“商事组织法”和“公司法”的案例辅助教材;二是为从事涉外经贸工作的法律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了解英美商事组织实践和法律争议处理的实用参考书;三是为对法律专业英语有兴趣的人士提供检验和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机会。 本书中收录的案例涉及商事组织的三种主要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其中,公司类的案例是全书的重点。考虑到代理理论和代理规则在商事组织法中的应用,本书也遵从英美同类教材的惯例
《东南亚国家法律制度概论丛书:泰国法律制度概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泰国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并着重介绍了泰国的宪法、刑事法律、民商法、经济法、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律、司法制度与诉讼制度等内容。 《东南亚国家法律制度概论丛书:泰国法律制度概论》共七章,包括:章泰国国家的形成与法律的产生,主要介绍了泰国国家的形成、泰国法律的产生、泰国的法律渊源、泰国的法律体系;第二章泰国的宪法法律制度,介绍了泰国宪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泰国宪法的特点、泰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第三章泰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介绍了泰国刑法概况、泰国刑法的特点、泰国刑法的主要内容;第四章泰国的民商事法律制度,介绍了泰国民事法律概况、泰国民法的主要内容、泰国商事法律概况、泰国商法的主要内容;第五章泰国的经济法律制度,介绍了泰国的市
本书运用法解释学、比较法学、历史学和法社会学等多各种研究方法,结合我国代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对英美代理法的基础理论、代理权限、代理种类、代理的三方关系、代理关系的终止、企业与贸易中的特殊代理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概要总结我国现行代理立法状况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借鉴英美代理法,完善我国代理制度提出了若干设想。
本书的讨论核心围绕联邦银行法进行,而对州法的介绍仅仅以纽约州银行法为主。如果读者了解了联邦银行法,便懂得了美国银行法的纲领,各州的法律大同小异,只对具体当事人起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本书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所美国银行法系统而简要地介绍给读者。本书总共分六章,从美国银行法的历史开始到银行法的现状,从其立法到执行,从银行的成立及运作到银行的发展及结构演变,从银行所为到银行所不能为。希望它能为中国读者了解庞大、复杂且又陌生的美国银行法提供的帮助。
这本书是对人类史十七个重要案件的叙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