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德国强制执行法进行了简明而全面的讲述,包括强制执行的基本概念,程序要件和执行要件,基于金钱债权对动产、不动产、其他财产权的强制执行,基于物或行为的强制执行,权利保护和法律救济,假扣押和假处分等。书中将知识讲解与法律条文结合,且附有思考问题和基础案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德国的强制执行规范。 丛书介绍:欧洲法与比较法前沿译丛 本丛书精选了欧洲各国近三五年来出版的影响力较大、业界评价较高的学术著作进行译介,较为集中地反应了欧洲主要国家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法律研究的前沿成果。涵盖领域广泛,既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如国家法、民法、商法、刑事法、刑事诉讼法、法学方法论等,也包括具体制度实操层面且我国现在较为关注的合同法、强制法、食品法、医事法、反歧视法、知识产权法、竞争法等。
因果关系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也是最困扰法院和学者的问题之一。《英美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从英美法这个特殊的视角出发,研究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的核心内涵。通过演绎和归纳的结合,《英美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将以下三点识别为因果关系的核心内涵,即原因与结果之间的条件关系、原因与纯粹条件的对照、将异常条件归于人的行为。《英美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根据休谟和穆勒所坚持的因果关系的规律理论,深入阐发了条件关系的判断方法,并据此评价英美侵权法中的“假若没有”标准和NESS标准。英美侵权法主流观点认为,行为的可责性判断可以替代原因和条件的区分以及将异常条件归于人的行为,此即风险标准。《英美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对风险标准展开驳论,认为原因和条件的区分能够也必须独立于行为的可责性判断,原因和条件的区分是
对于死刑这样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从未在一本书上进行过如此有力度的针尖对的论辩。在此,的保守派欧内斯特·范·登·哈格与受人敬重的自由主义者约翰·P.康拉德,以两人的智识,语词的机锋和论证的力度,以及用亚瑟。金堡的话来说,“以学识,斯文的表达,以及学术的激情 ”,对死刑所固有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论辩。 两位论辩者素以其严谨的学识以及截然不同却同样有说服力的文风而声名遐迩。欧内斯特·范·登·哈格是The Jewish Mystique和Punishing Criminals等著作的作者。约翰·P·康拉德的著作包括Justice and Consequences和inearofEach Other.他们的论辩将引起读者对于赞成或反对死刑的激烈的全新的看法。 除了本书话题的契合时机以外,见证两个的头脑之间极具创造力的交锋所带给人的真正的启迪,则是本书价值之所在。
竞合论问题,向来都是刑法学理与实务运作中,最感棘手的问题,从竞合论的定位,到产生竞合前提条件的认定,乃至于竞合型态的认知,到最终法律效果的处理,每一环节似乎都存在着相当模糊的形象。本书思维的出发点,系在于从方法学的分析着手,以不同于传统论述的诠释方式,来阐述竞合论的问题,在整体的思考上,完全跳脱出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检讨竞合论之所然、所以然及所应然。
《日本劳动法研究》注重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这些判例包括经典判例、热点判例、疑难判例等,这些重要判例都是在学习和研究日本劳动法时被经常分析和引用的。日本是大陆法系国家,但十分注重对判例的积累,在劳动法领域,由于劳动环境的变化多样,在对劳动法律的适用存在学说上的争论和判断困难的情况下,判例法理和规制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裁判所的判决具有的指向意义,因此《日本劳动法研究》重点对裁判所的相关判例进行介绍评析。
世界上有两种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即以西欧的国家主导型模式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主导型模式。慈善基金会是美国模式的中间环节,即资金流通的管道。慈善基金会分为两种,即私有基金会和公共慈善组织。私有基金会运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所以美国的税法典对其制定很多规定。中国基金会也正处于发展期,相关立法又不健全,亟需借鉴美国的相关立法,为我们未来的立法作出榜样。
《美国宪制政府》是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经典名篇,源于1907年威尔逊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一系列讲座,被认为是现代美国政治科学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作品之一。 威尔逊此书的明确目标,是通过一种不同于《联邦党人文集》的政论类型,提供对美国政体原则的全新解释。《联邦党人文集》是美利坚开国诸贤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而威尔逊则认为,《联邦党人文集》所阐述的共和政府,已经与美国政府的实践不再匹配。他宣称,比建国者的意图更为强大的外在力量,如今(20世纪初)正在塑造美国的政治。威尔逊对造成建国者理论与现代实践断裂的原因提供了哲学式的解读,并对建国者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威尔逊式的解决途径”。
电子革命使得法律检索变得更快更容易。这本通俗易懂的指南从判例法和法典入手,扩展至附属资源和其他研究工具。本书作者,作为该领域的专家解释了如何通过网上资源、光盘及其他网络资源进行检索。本书主要是为了刚开始从事研究的人准备的。本书前五章主要对美国法中主要的和次要的资源的概况进行介绍。从一开始就讨论了一般的背景资料,比如法律百科全书和法律论丛,因为这些是在研究中最常使用的资料。然后是判例法,因为其在美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教育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接着是宪法和成文法。第六章到第十章则包括立法历史、诉讼法、法庭规则、活页和目录。虽然这些资源与基本的判例法和成文法资源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法律研究中的作用是一样的。最后两章则对国际法和外国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本书不仅是一本参考书而且还是一本实用的
诉讼外纠纷解决体系以调解和仲裁为主要内容。在优选民事司法改革浪潮中,调解这一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并在不同程度上被纳入各国司法改革的架构之中。本书利用很新的外文资料,全面介绍外国调解制度的发展状况,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外国调解制度新发展的优选图景。
《美国专利诉讼攻防策略运用》从基础开始,介绍构成美国专利诉讼实体法部之专利法(法条及判例)及程序法部分之联邦民事诉讼程序法。借此,使读者认识专利法定义下专利的意义、侵权的定义及专利法所规定被告之防卫及反诉,从而使读者能知悉专利诉讼程序中每一个程序的意义,从诉讼开始、审讯前会议、搜证程序、专利主张界定程序到审讯程序,甚至于简易判决、依法判决,等等。清楚了解原告及被告在各程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举证责任,从而增进对专利实体法、诉讼程序及其规定的了解,进而能运用诉讼之技巧及策略,得以掌控专利诉讼,避免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 产业界的专利工程师、研发工程师、产品事业处之负责人,也包括产业界法务/智财部门之律师及法务人员、产业经营及决策执行者以及于未来者有兴趣或可能接触智财事务之理工或法律
《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从原告和被告公开对质开始,刑事审判就不只是确定谁对谁做了什么。在这本有趣的著作中,作者讲述了西方4000多年的审判故事。 在这本包含了北欧神话、《爱丽丝漫游奇境》、21世纪好莱坞的著作中,作者讲述了陪审团如何在中世纪的英格兰诞生,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审判源自历史哪个阴暗的角落,苏联“大肃反”中公开审判怎样沦为了表演,而有着法治传统的欧美国家为何在二战后主张不经审判就处决2500个纳粹分子…… 本书充满了吸引人的奇闻轶事和历史细节,但这些并没有淹没作者对审判本质的思考、对推动审判发展的力量的探究,对诸多问题的探寻,如:谁有审判的权力?为什么?被告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着社会的罪恶?他以生气勃勃和妙趣横生的笔调,创造了大众化的历史杰作。
《罗马法中的信托法》对信托法在罗马法的起源、演进以及对继承法的改造进行了考察和讨论,对《学说汇纂》和其他文献进行了考察。在长达五个世纪有余的时间内,市民法中的继承法与信托法勉强共存,但当改革发生之际,信托法旋即胜出。由此看来,信托法在五个世纪中从发端直至成熟,其历史恰堪制度进化史的范例。
本书由福建省涉台法律研究中心(大陆最早成立的从事对台法律研究和实务工作的机构之一,长期致力于两岸法学研究、法律界交流和地方涉台立法等工作)组织编写而成,主要介绍了台湾司法机构的类别、性质、内部组织结构、职能等各项内容。同时,本书还对台湾地区律师与公证法律制度、台湾法学教育、台湾法学社团等各个相关的制度、组织与活动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
本书是其中的《欧盟法》,作者经精炼简明的语言介绍和解读了欧盟法,亦未就条文谈条文,而将法律条文放到更广阔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大背景下进行分的。
财产私有制是美国社会结构的基础。没有这种私有制,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便会坍塌。因此,私有财产权制度在法律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毫不奇怪的。美国具有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确私有财产权制度(当然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亦如此)。美国财产法的广泛和复杂使得美国律师也常常难以理解财产所有者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于中国同行们来说,要完全理解会有更多困难。因此,这本书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财产法的书本身就表明了一种巨大的努力和成功。同时,在中美两国加强了解和合作的过程中,这本书有助于促进两国法律文化方面的交流。本书的出版无疑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