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被誉为“兵学圣典”。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蕴含着独特军事思维和哲学思想。
家庭传播学视域下的青少年网络风险防范与引导研究
本书围绕《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探讨了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反映的是周朝政权与神权的分配,具有“君臣通用”特点。随汉廷尊儒,中国制度史上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间古冕被重新采用。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促动下,重新采用占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经学家对古冕的不同阐释,也引起了诸多纷争。理性化、世俗化倾向,最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落。《周礼》六冕的漫长兴衰变异,折射出了服饰与权力、学术与政治在传统中国的复杂关系。
董秀丽编著的《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在全面客 观地介绍美国社会的基础 上,突出对美国政治的系统分析,全面展示美 国社会和美国政治的整体框架,具有较高的学 术价值,是社会科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的特色 教材。该教材内容严谨,分析深透,形式活 泼,图文并茂,大大提高了专业教材的可读性 和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了专业教材内容科学 严谨与教材形式生动活泼的有机结合。 《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 际政治与国 际关系、外交学专业的教材,又可满足对美国 问题感兴趣的读者的阅读需求。
本书客观反映了人民政协视察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是对50年视察工作发展历程的回顾、记录和总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真实情况。
日后在东北亚史的领域中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从《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的学术价值来看,卫国无疑是朝着这个目标在迈进的。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综合了明清史、韩国史、中韩关系史和思想史各方面的论述,可谓议论恢弘。本书的主要论点是建立在中韩文原始文献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广泛征用了英文和日文的资料,对具体事件做了详尽的分析。我可以有把握地说,能够运用四种不同语文的材料做研究,在年轻一代的史学工作者当中至今还很少有人做得到。谈到本书的深度,我想特别提醒读者注意本书对待所谓资料[即其他学者的著作]的态度。如今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历史研究早已经告别了“闭门造车”的时代。所谓“闭门造车”,就是只顾及原始文献,而不理会资料的存在,甚至以为所有的脚注都是原始材料才堪称好书
本书探讨从汉末王纲解纽到西晋重归统一这一时段的政治,包括主要政治集团的构成及其兴衰存亡,统治者的治国方针及其利弊得失,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或势力之间的复杂斗争。通过一组相互衔接的专题研究,勾画出汉末晋初之际政治运动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揭示了这个时期政治演变的特征。
本书是关于中国农村精英问题的一部兼具学术性与纪实性的专著,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也是一部社会学著作。作者在个人亲身生活经历、历史档案材料研究和实地社会访谈基础上,描述并分析1840-1990年间福建中北部一个以学名徐村为中心的小区域的政治变迁史。通过对19世纪后期、民国时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后四个主要历史时期徐村精英命运沉浮的生动而具体的叙述,反映了中国农村政治在一个半世纪中的巨大变化。说明农村精英的资源同时来自于乡场、市场和官场,农村精英因而历史上就是社会精英、经济精英和政治精英;现代化进程不是农村精英消亡的过程,相反扩大了农村精英在乡场、市场和官场的活动领域。农村精英在现今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本书对了解和研究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的参考价值。
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次历史大变革激流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生动、丰富而又独特的。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热土,风起云涌、群英会聚。 《浙江改革开放40年口述历史(1978-2018)/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口述系列》采访了多名有代表性经历的人士,通过访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编撰成册,成为口述历史。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精巧的构思对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40多年历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也对苏联对这些国家的干预、改革、执政党的重要大失误、人民群众的不满以及戈尔巴乔夫对促使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作用进行了尖锐的分析。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是本书的特色,警世醒世、发聋振聩的本书的魅力。在东欧演变的意义上,读者能从书中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本书多视角全面探究了不同种类细分贸易品对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机理,揭示中国细分贸易品的规模和结构特征并结合中国经验数据验证各细分贸易指标及其他影响因素对中国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以期对技术进步方向内源性研究有所贡献,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技术方向引导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和支撑。
本书结合新时代背景,初步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概念,并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等相关概念的比较来理解其本质内涵与特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涵义出发,科学编制调查问卷并组织实施调查,对各个层次高校的逾千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手的资料中系统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动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的多方影响因素,为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变革,是罗伯特·吉尔平教授在本书中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为此,他力图构建出全新的概念框架,用以思考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各个行为主体不平衡的实力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世界秩序的变革的动力与根源。 自本书初版至今二十余年间,吉尔平的观点面临着来自国际形势激变和理论的双重挑战,但是它对国际政治研究的贡献远远超出了有关美国霸权衰落的预言,其作用“不是对政治变革作出的科学解释,而是充当整理和解释人类经验的分析工具”。因此,本书堪称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