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二战地面武器的视觉百科。书中*选11个二战参战国的超过285种有代表性的武器装备,运用3D建模技术和大量线图与彩绘图,真实再现它们令人血脉偾张的酷炫外形和精细内构。翻开这本书,读者不仅能鉴赏二战武备的独*之美,也能了解到这些战争利器的结构特点、技战术性能、战场地位和发展源流,更能透过这些武器的设计理念、性能特点了解什么是机械化部队,以及二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大度12开全彩印刷,可180 展平,宛如一座摊开在案头的武器博物馆 内含472张3D渲染高清大图,近距离鉴赏11个国家的超过285种地面武备 202张结构线图和剖视图,57张原理图解,让你由内而外看懂二战武器 用15个章节详说二战武器发展脉络,揭示机械化战争的核心奥义与制胜之道
★这是一部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一战史,用跌宕起伏的战争主线把德军兵败马恩河、毒气肆虐伊珀尔、坦克首秀索姆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美军血战阿戈讷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战役片段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全景画卷。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首先概述每一年的总体形势与突出特点,然后分成小节,详细叙述各年份的主要事件。同时,书中还穿插着必要的专题叙述和分析,比如战争的起源、力量对比、各国的战争计划、坦克的飞机的兴起,等等。 ★作者的两个强烈主张贯穿全书始终,首先是避免投入越来越多的生命来加剧失败,继而是寻求解锁困局的钥匙 指的是新技术、突然性、集中优势兵力与分割瓦解敌人。作为一部成书于近百年前的作品,其前瞻性让人折服。
本书是一部全彩印刷的、引人入胜的飞行器研发图史,它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的*奇工厂。自1943年夏天成立以来,臭鼬工厂就一直处于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前沿,他为美国空军研制隐形侦察机、喷气动力高空拦截器等特殊武器。本书以战机的设计、建造、首飞和作战为顺序,详细介绍了该工厂在过去75年中超过40个非机密项目。从XP-80到U-2、SR-71、F-117、F-22,再到F-35,这些飞机都展现了臭鼬工厂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卓越性能。书中不仅提供了详实的历史介绍,还附有近千张照片和图纸,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工厂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项目。对航空科技、历史爱好者以及喜欢军事技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将是一次难忘的探索之旅,带领他们深入了解这一工厂的辉煌历史。
本套图书,是近年来关于十大大将最全的一套 书,浓墨重彩地概述了十大大将的戎马生涯。他们胸有雄兵百万,气吞万里如虎;征战沙场,百万敌中取上将之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建党百年,我们党举行了庆祝大会、 七一勋章 评选颁授、全国 两优一先 评选颁授、大型主题展览、文艺演出等系列庆祝活动。新华社记者在此期间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了一个个精彩难忘的瞬间,为庆祝活动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百年庆典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 2021)》这部大型画册,就是新华社关于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图片报道的集锦。画册收录的175幅照片精选自新华社播发的近千幅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照片,包括 庆祝大会 颁授仪式 文艺演出 三个部分,为历史留下精彩瞬间、永恒记忆,体现了新华社献礼建党百年的特殊重要意义,是我们党光辉历程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重要出版价值和收藏价值。
1945年3月,德国国防军戈特哈德 海因里齐大将奉命接手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职务。在随后的2个月里,海因里齐采取各种战术,阻击对手的推进,从德方视角复盘了奥得河前线战场态势的变化。书中收纳了大量来自德军的*一手资料,以及战场日志、战后总结文件、对交战双方的访谈等各种资料,详细梳理了奥得河前线德国守军的兵力编制变化和调整,双方所采取的战役、战术手段,以及如何运用己方力量达成战役战术目的。本书*面客观地展现了战线逐日、逐段的变化,以及奥得河一线德军在*后的战斗中走向覆灭的过程。
本书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各个时期的国家权力关系、国家治理理念、国家治理形式、国家政治制度设计等内容为研究框架,系统地介绍和阐发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思想发展的脉络。全书共分为三编,即《近代西方 政治与道德分离 的国家治理理论(15 16世纪)》《近代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理论(17 18世纪)》《西方国家在革命中的多元治理理论(19 20世纪)》,涉及60多位有重要影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及其国家治理思想,纵横数十个国家的政治变迁,涉及近代以来大量的重大政治历史时间,视野开阔、规模宏大。
《日俄海战》是英国*名历史学家朱利安 科贝特爵士的作品,创作于1910 1915年。顾名思义,其主题是1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那场列强战争 它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由于一开始只供英军级别高的军官传阅,该书*长时间都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来才随着解密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本书的参考资料来自三个方面,即日方提供给英国的机*版战史 《极密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战史》、俄国陆军在战后编纂的*方战史、英国观战武官的报告,它们为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描述。不仅如此,作者还融入了对战略和战术的冷静分析,让读者能领悟那些重大军事行动的前因后果。科贝特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我们检视一下20世纪英国和美国的海上战略,就不难发现科贝特理论的充沛生命力以及它在现代海洋战略思想的舞台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本书的内容包括日俄战
军事战略家、历史学家富勒穷尽三十年之心血,终于完成这本战史学方面的结晶之作。 全书共有三卷,*一卷以战争历史的发端作为起点,以1572年勒班陀海战为终点,着重介绍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西方战争历史,阐述了西方战争艺术的诞生、发展,以及西方各民族围绕地中海世界所展开的争霸历程,时间跨度达3000余年。 *二卷以英国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作为起点,以1815年滑铁卢会战为终点,介绍了文艺复兴时代、近代以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西方战史,分析了火药时代降临之后,铁路、内燃机诞生之前,西方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军事事件及其在历史上所造成的影响,涵盖范围约300年。 第三卷以美国南北战争拉开帷幕,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其高潮,讲述了从美国内战到莱特湾会战期间所发生的数十场战役。并以大事记为纽带,串起了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次世
《国防军:*一部 . 折戟沉沙,1942年德军历次战役》对于希特勒和德国军队而言,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德国国防军的辉煌胜利和巨大的领土收益,都被 僵持 和 战略撤退 等关键词所掩盖。从5月在刻赤和哈尔科夫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到在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遭遇的灾难性失败,本书为这个决定性的一年提供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新观点:即1942年还标志着一种*常古老而传统的战争模式的死亡,即经*的 德国战争方式 无法应对二十世纪新式战争理念的挑战。基于自己所提出的 德国战争方式 受到的广泛批评,罗伯特.M.奇蒂诺深入剖析了发生在苏联和北非的每一场重大战役和战斗,分析了1942年的各大战役是如何与普鲁士-德国数百年的战争历史传统相结合的,书中 再现 了德国将领对战争的看法,并点评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作为《德式兵法:从三十年战争
从德军战略、战术和个人层面,勾勒出波澜壮阔又生动非凡的东线战争图景,讲述了异常惨烈的战斗和难以想象的艰辛。卡雷尔很会讲故事,会令读者在不知不觉间陷入对几十场战役的详细描述中。被西方媒体誉为 *远的*典之作 ,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今,一直深受读者欢迎。 《东进》从东线战事爆发首日,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的 巴巴罗萨 行动开始,先后讲述了发生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的战斗。 《焦土》从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叙述,接着讲述了列宁格勒围攻和发生在北方战线的激烈战斗,又介绍了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以及德军在克里米亚的徒劳抵抗,直至1944年7月苏军到达东普鲁士边境。 《沙漠群狐:隆美尔与非洲军》 《沙漠群狐:隆美尔与非洲军》从1941年3月31日隆美尔与非洲军对英军展开的一次突袭入手,以194
《英国战列舰》是世*闻名的海军史学者、照片收藏家、插画师R.A.伯特的扛鼎之作。 这套书从基本设计、装甲、武备、动力、识别特征、改装情况、服役经历等角度,详细介绍了从1869年到1945年,从蹂躏级到英王乔治五世级,70多年间的48级英国铁甲舰、战例舰、战列巡洋舰,以及改装航母,清晰再现了英国战列舰的发展脉络。 书中对铁甲舰、前无畏舰的系统梳理,对改装情况和外观变化的细致研究,对各舰战损情况的深度解读都是前所罕见的,对海军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深具价值。 全书收录近1000张高清历史照片、230余张手绘线图、26幅精美彩绘,资料扎实,数据详尽,既是清新养眼的战舰鉴赏图册,又是准确可靠的技术与历史参考文献。
太平洋战争 系列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及败亡全过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作者文字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引经据典披露史实,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见解。书中描写战争场面宏大、进程细腻;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太平洋战争 系列图书共十部:山雨欲来、铤而走险、不宣而战、艰难时刻、绞杀日本、美日对决、钳形攻势、日本溃败、困兽之斗、东京审判。 第一部《山雨欲来》,主要讲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军国主义的兴起,以及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等内容。 第二部《铤而走险》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报告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全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宝贵经验,既可以提升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也可以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历史借鉴。《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1978—2018)》全面回顾了人事制度改革走过的40年历程,总结了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与不足,阐述了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维护和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
本书通过所选文章,勾勒出国际组织理论的发展轨迹:第一阶段在对欧洲区域一体化的研究中形成了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表明国际组织具有削弱国际体系无政府性的功能;第二阶段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辩论中形成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国际组织理论,突出了国际制度的独立意义和在促成合作方面的重大作用,研究重点已经从国际组织结构和功能等浅层事实描述转向国际机制、国际规范等深层理论探讨,并从推理层面证明了无政府性的可弱化性;第三阶段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论战中产生了建构主义国际组织理论。建构主义国际组织理论关注的是国际制度对国家身份的转化作用,强调的是主体间互动,导向的是无政府性的多元意义,强调以合作友善为核心的无政府性是可以被建构起来的。从新现实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形成了国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