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党中央着眼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对《条例》作了修订。《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党章这个总源头出发,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范,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认真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在建党百年之际制定《条例》,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坚强决心。《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充分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对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体制、产生运行、任务职责、自身建设等作出全面规范,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抓
为了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先后于2015年、2018年进行过两次修订。党的二十大后再次修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将党章要求具体化为纪律规定的实际行动,也是实现和其他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相衔接的生动体现。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范,有利于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大字条旨版含新旧对照)》收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采用大字字体排版,并在每个条文前附加编者备注的条文主旨,便于读者阅读查阅。另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前后内容对照,方便读者对比阅读。
作为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观念的水位》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观念的水位》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等领导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方法,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工作方法的价值并不因时间的流逝和条件的改变而失去作用,今天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地挖掘它、继承它、使用它、发展它,以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的进程,学习的同时也是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传统的优选方式,让它们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对我们国家的干部来说这是国情教育的优质读本。
......
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同年10月,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分别强调,要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此时“
作者从一个普通新加坡人的角度,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书写在李光耀时代的成长经历,为大家呈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新加坡故事”——一个新加坡平民的新加坡故事。 这个故事没有任何血泪,却包含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希望能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新加坡这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同时思考国家的政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解放廣州》延续了纪录片的方式,采访了很多当事人,从白发将军到有恙老兵,从军事专家到田野农夫,他们或者亲自参与了作战计划,或者亲历了那段惨烈的遭遇战,或者目睹了子弹穿越田野和山岭。他们的口述中,历史的场面和细节越来越清晰,枪炮声也越来越真实而密集。《解放廣州》力图记录和展现广州解放前后惊心动魄的过程,帮助今天的人们乃至后人永远记住那个让我们激动人心的时刻。 《解放廣州》针对60年前往事,采用历史资料和见证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其文献价值,也披露了一些当年鲜为人知的故事。恰逢60周年盛事,此书以飨读者。
本书认为,军民融合战略作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在整个的国家战略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具有直接的全局性。作者探讨了军民融合的理论支撑和历史演进过程,指出了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阐述了军民融合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体系的基础性地位,构建了军民融合战略的体制机制,通过对军民融合战略率先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国外经验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军民融合的本质就是要指导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进而对在新时代实现军民融合战略提出了颇具现实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思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公共精神是一个含义广泛而深刻的概念。它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的公共生活领域,对它的研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恒常性的课题。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开展对公共精神的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着力探讨公共精神生发的内在机理,揭示公共精神与现代化的种种诉求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西方在现代性展开过程中倡立公共精神的经验教训,以启示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推进当前和谐社会构建及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