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搜罗,将散见于*著作、讲话、谈话中的对历史人物的品评,集中化,系统化;纵深拓展,结合历史人物的事功立迹,解析*品评语言 中浓缩的丰富内涵和高深智慧。对*重点点评过的历史人物,按照开国帝王、中兴英主、庸主昏君、亡国之君、起义领袖、谋士说客、历代名 将、济世能臣、误国奸佞、思想巨擘、文学大家、隐逸高士,进行了科学分类,构成了全书严密的逻辑体系。
《铸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延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和斗争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一贯性,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时代潮头,领航 中国号 巨轮,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书记出席数百场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深入数十个省区市考察调研,出访五大洲 50多个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殚精竭虑,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爱戴,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正在开展,为便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华社以《治国理政新实践 习近平书记重要活动通讯选》为题,将习近平书记重要活动的重点稿件结集成册,首批出版(一)(二)两册,共收录稿件129篇,习近平书记精彩图片241幅。第(二)册收录了2016年至2017年稿件52篇,精彩图片88幅。 全书全面、准确、生动地记录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
借助于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往来书信,《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三位领导人的思想和个性。他们在二战期间只见过两次,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信建立的,他们的通信构成了二战战略格局的重要部分。 《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提供了二战史研究的新视角,并为后人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关系提供了高层和原始的素材,使得若干重要历史事件从中可以找到答案或线索: ◎ 斯大林为何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 ◎ 是谁开创了三国领导人之间书信往来的外交模式? ◎ 英美原定于1942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为何延迟至1944年? ◎ 为什么当时在卡廷事件上美英对苏联采取了模糊的态度? ◎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为何要下榻苏联驻
本书分上下册,从党史中选取了100个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根据历史发展脉络,运用翔实的史料,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 、 全面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回顾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展示了百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本书图片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 档案馆 。作为反映党史成就的精品图文书,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第一次将经济和历史联系起来,拆解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融于一体,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发现。在广泛而坚实的考察之后,马克思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奇妙关系,从而论证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在人类政治和经济发展目前,《资本论》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
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光辉战斗的十三年,是成就伟业的十三年。本书以图说史,以延安时期5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为主体,辅以翔实、准确的史实,全面、系统、生动地展现了延安时期的辉煌历史,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千秋伟业。本书的照片经过精心挑选,并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照片大多很清晰,作者团队还对照片进行了仔细考证,本身就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外,对照片的解读以时间为序,以一个个的小故事展开,历史脉络清晰,能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既有宏观的认识,又可以对喜欢的历史片段进行细细品读,同时语言很生动,可读性强。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是一部关于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学术论著,它对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末政治思想的发展做了全面考察。本书涵盖福利国家的兴起及后来引起的批评;共产主义对自由民主的认识及其尝试提出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大众选民以及新社会运动引发的全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从实证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对政治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形色色的思想传统;西方与非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的互动;全球化对国家提出的挑战。本书针对20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每一主题都有专章讨论,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准,也容易为读者理解。
中国多位官员公允判牍的故事,弘扬了古代清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进行客观分析、依法引律、公允判案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廉政文化,给今人以深刻的启示。在党员干部心底牢牢筑起坚持正义、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培养其崇德尚廉的高贵品质,对促进当代反腐倡廉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选择了》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后,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位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王明、博古,直至遵义会议才确立了的领袖地位。从遵义会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究竟是历史的选择,还是时势的造就?作者专程赴井冈山、瑞金、遵义等地采访,查阅了大量有关的历史文献、档案,以翔实、流畅的笔调,从独树一帜的“领袖史”视角,揭秘及其领导的共产党如何顺应历史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