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学说史也即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科学。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历史线索,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著作为基本内容,纵向阐明党的学说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规律。党的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每一条结论的提出,都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联的,并随着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将科学技术革新、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全球性生态危机联系在一起,生动而具体地论述了仅仅通过科学技术革新无法改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客观事实。经济增长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目标,而科学技术革新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严重地催生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存在一系列问题,气候变化等生态危机源于资本的癌变性入侵。在当前的资本主义无力解决相关问题的情况下,必须建构一种生态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把意识形态理解为一种日常话语,一种被用来为日常生活中的权力关系服务的话语。这是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概念。它从日常话语的交流、从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维度来理解意识形态,因而,比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意识形态概念更务实、更具体、更贴近生活。《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从思想史上吸取各种资源来深入说明这个全新的意识形态概念。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前沿。全书由导论和八个专题构成,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走向、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与当今社会发展现实结合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作了创新性的探讨。本书既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研究生的,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参考用书,还可以用作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
共产主义革命的口号“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是跨越国界的,但当共产主义国家成立后,却不可避免的有了自身的利益,从而与上述观念产生了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中,自然也不例外。本书精选沈志华各个时期发表的论文,从中国与苏联、朝鲜及东欧的外交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复杂性与两重性。
该书从理论思维,即广义的逻辑思维的角度,论述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征程中,对战略思维的运筹、对决策思维的掌控、对形式思维的推进、对辩证思维的发展、对思维方式的创新。从该书的分析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国家高领导人对逻辑思维的高度重视,又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对逻辑思维的运用之巧妙、驾驭之灵活;同时也可看出毛泽东宽广的逻辑视野、独特的思维方式、精深的词章造诣、生动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进而体会到掌握逻辑科学对于我们形成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和自觉的理论思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