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党也有籍贯的话,中国共产党的籍贯便是上海。兴业路上的那座青砖白缝的石库门房子,便是她呱呱坠地的产房。 从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共举行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三次在上海。二十八年间,中央领导机关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设在上海。党的众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与共产国际联系的据点,左翼文化的阵地,统一战线的堡垒,都在这里。 朱纪华、俞克明、徐建刚、邢建榕主编的这本《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上下)》以故事手法,生动展现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间跨度里党在上海留下的足迹,图文并茂,通俗可读,书中吸收了不少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史料丰富,视野开阔,体现出了对于党史研究成果在内容表现和出版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改善公民权利状况的实践及经验》按照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改善公民权利状况的实践分为8个历史阶段进行客观梳理和阐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改善公民权利状况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此同时,也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改善公民权利状况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驳斥了某些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污蔑和指责。
本书结合上海数字化公共服务共享实践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及挑战,提出数字化公共服务共享应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等理念,加快完善城市AIOT 基础设施,完善“两网”及其融合,打造城市数字化公共服务治理格局,弥合数字鸿沟,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共享的评价体系建设。
《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中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织工作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改革开放30年党员队伍建设的成就与启示、解放思想与党的思想建设、对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的一些认识、光辉的历程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改革开放30年党建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及经验、党的领导是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等。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为加强新时代机关党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书从机关党建的实际出发,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加强机关党建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展现了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书中的专题既包括回顾党的历史上的党建工作,也有站在新时代角度对机关党建工作的经验总结,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党务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机关党建的规律性认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和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的成就。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很关心很直接很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很快,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一本讨论中国和平发展与西方战略互动的书。进入21世纪,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政界要人、新闻媒体在热烈讨论一个话题——“中国崛起”。他们讨论中国崛起将会怎样影响全球,怎样改变世界,以及对西方和美国构成什么挑战。一些西方国家从“崛起”的视角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甚至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制定对华政策。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的发展牵动了世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发展与他国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互动关系,所以各国对中国的发展要做出反应。问题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如何与中国进行战略互动,这是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双方的发展和安全,而且事关2l世纪全球稳定和繁荣。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对话,探寻
全书共分党规党纪、工作流程、文本样例、问题解答4个篇章,按照会议筹备、预备会议、正式会议、闭会后、任期内5个阶段依序铺陈,旨在以图解的形式,使严谨的文字表述活跃化、明了化,使严的工作流程条理化、清晰化,更加有效指导具体实践。
本书通过的叙事方式,以贴近欧美读者的语言,从新城市、新农村、新族群、新业态、新改革五个层面,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经济社会、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就业人口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将广东的崭新面貌介绍给外国读者,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也展望在中国对外贸易史有着特殊地位的广东,将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全面与世界接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文章,第二部分是摘录,即散见于其他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部分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共18篇,这些文章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写的。第二部分是摘录,收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本书是对方乃宜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一书,全面系统介绍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基本原则、组织形式,重点介绍了村 ( 居 )民的民主选举,村(居)民委员会组成、职责与运行机制,村(居)民会议,村(居)务公开,城乡社区协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以及 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等。
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读到了作者入党的初心和不负使命的忠诚。书中作者讲到两次入党,矢志不渝;一生忠诚报党,干净做人做事,每每临危受命,不畏难思退,以党的事业为己之大任,竭力图之。细腻的描写中包裹着作者对党、人生、生活的浓浓的热爱,生动的情节中宣扬了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干净担当。
党内法规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支撑。本书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部署要求,精选10部重要党内法规制度,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法规的背景意义、内涵主旨、贯彻执行要求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全书内容详实、文辞流畅,既有重点条文的细致解析,也有热点难点的拓展阐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切实增强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具有重要学习参考价值。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本书由北京大学康沛竹教授和兰池博士主笔,从学术角度对该文进行了研读。本书共五个部分,首先以论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写作背景、版本源流及其经典地位为开篇,带领读者直接回到此文写作的历史现场,阐明此文出现重要意义。其后作者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方法”“意义与启示”三个部分,并着重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经典著作进行了阐释,有助于增进读者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