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说: 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 毛泽东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任正非说: 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这就是胜者思维。即便在黑暗、失败、无望的时刻,他们内心也有一杆胜利旗帜呼拉拉飘扬。 书中引用了中国以及全球其他领导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不同事件中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用以大见小的事例,可以帮助领导位置的人掌握更好的危机处理方式以及提升管理能力。
本书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政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 。全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性质与特征、党的领导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运用与发展、破解人类现代化难题等展开。本书说理透彻,既从学术上阐释了深刻道理,又在揭示历史演进中融入了生动案例;既讲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又讲了世界现代化的困境与挑战。本书的分析有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是一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高质量的通俗理论读物。
《协商建国:中国民主1949》独家完整记述了新中国建立的政治运作过程——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五一口号”,实施“军事南下,政治北上”,加快解放战争进程,想方设法“迎接”国统区及香港地区的民主人士,突破国民党的“堵截”,到解放区召开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始末,再现了国共两党围绕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讴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的相互合作。 《协商建国:中国民主1949》的写作修改历时十余年。作者采访了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国家安全部等机关,采访了童小鹏、罗青长、周子健、刘昂、罗涵先、张克明、司徒丙鹤等百余位首届政协亲历者及李济深、张澜后人等: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史实翔实,
本书是一本介绍清廉中国建设的专题论文集。作者从清廉中国理论建设参与者的角度,剖析了各地在廉政建设和纪律建设方面的好做法、金点子。梳理了我国反腐败建设层层推进, 终提出建设清廉中国目标的历程。书全书分为五个板块。第一部分总体介绍了 确立清廉中国作为反腐败 战略的历程、目标和实现路径。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和廉政运动历史起源和各个发展阶段。第三部分介绍了近年来 在党内监督和 监察体系建设方面的进展。第四部分论述了党的纪律和政治纪律之间的牢固关系。第五部分探讨了廉政建设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延安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赢得民心,赢得天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掩藏着丰富的思想智慧,也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启发意义的社会话题。《延安缔造》用开放的眼光,纪实的手法,在坚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选择普通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精神魅力、文化活力和社会影响力,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局部执政环境下的政治智慧、经济政策、道德情怀和文化创新能力,再现两代人对士地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寻,对社会的责任。重塑延安革命精神传统,激励当代,启迪后鲲。 《延安缔造》由朱鸿召所著。
有效的减贫治理是如何在中国政治中实现的? 贫困村庄是如何在中国的减贫治理中被唤醒的? 如何增强村庄的政治动员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 县乡干部为什么能在脱贫攻坚中焕发出政治活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基层政治中如何生长? 为什么我国拥有超出外界想象的治理能力? 本书以融通中外的话语方式,分析了中国县域减贫案例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之治”。作者基于对山西省岚县村庄的三次深入调研,以前沿政治学者的理论视角、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剖析了中国减贫治理在村庄、县域和 层面所体现出来的政治过程,不但可以让中外读者深入理解中国治理背后的细节,也有力回应了西方政治学界提出的前沿问题。 这是一本少有的既具有大众传播力又能对外开展严肃学术对话的中国减贫研究著作。
未来三年,将是推动改革的关键时期,本书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热点,对房地产调控、医疗改革、行政改革、自贸区建设、人才危机、世界能源格局、国际贸易规则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观点独到,语言犀利。作者或援引、或驳斥了吴敬琏、郎咸平、林毅夫、迟福林等多位名家学者的观点论断,分析了中国将在未来三年遇到的难题和风险,讨论了中国面临的改革和转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