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一无所有 到 无所不有 ,义乌创造了 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 的经济传奇,成为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最经典的县域经济崛起发展的样本。《义乌经验:中国政府与市场发展》以义乌市场40余年发展经验为研究对象,链接经济理论与发展实际,以政府行为与市场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下的辩证关系为观察视角,阐释如何正确把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边界。透过深入浅出、由表及里的论述,辅以市场决策者、市场管理者、市场主体者视角,有效解读义乌经济奇迹背后的政府决策与行为逻辑,解码义乌如何助力 中国制造 通达全球,生动诠释改革开放视野下的 大国之治 。
《新时代 枫桥经验 》一书由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汪世荣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负责撰写,书稿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 枫桥经验 的发展历史及其创新、新时代 枫桥经验 的文化传承、新时代 枫桥经验 的治理实践、 枫桥经验 与美丽乡村建设等篇章,介绍了 枫桥经验 应用于实践的具体做法。该书稿从理论的高度入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本通俗理论精品力作。
本书 为 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巨变。 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通过开放前沿城市、代表性城镇和乡村的具体变迁,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的变迁,涵盖了不同规模、类型的典型城乡代表;下编分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圆梦工程、社会民生、文化休闲、生态文明等篇,专题展示了不同领域发生的巨变。 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通过影像所传递的,正是改革开放 40 年的家国记忆,是中国人民书写的 壮丽史诗 。 本书选取了新华社照片档案馆珍藏的历史资料照片并配以相关文字,资料权威、记录真实、细节丰富、可读性强。
《泉州传: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作为中国外文局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的一部,是全方位展现 海丝 起点城市泉州风貌和风釆的传记,也是将泉州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爱拼敢赢的泉州精神融合在一起的佳作。作者林轩鹤是生于泉州长于泉州的作家、诗人,常年致力于泉州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记录和宣传,他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笔墨,刻画出泉州这座 世遗 城市的独特风骨。《泉州传》在 一带一路 视野下,有宏观的叙述,也有局部的细节,有翔实的史料,也有生动的故事,有璀璨的历史,也有当代的新貌,字里行间让人触摸到这座城市强劲的生命脉搏,也让泉州这座 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 再次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
本书 站在世界看中国和站在中国看世界 的基本立场,从世界现代化历程和精神文化变迁的维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史维度、生成逻辑、理论内核、价值取向、哲学基础等多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通过与西方现代化和西方文明的深度比较研究,深刻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对 现代化=西方化 和 西方中心论 的迷思,在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民族观、人性观、社会观、尺度观、人类命运观、哲学观上完成了对西方现代化和西方文明的超越,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式现代化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对基层治理的研究,结合最近两三年最新的调查资料写出来的关于县乡治理逻辑与实践的力作,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做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而言,本书内容包括: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安排、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问题、基层领导和基层普通干部自主性、县乡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其效率与效果、基层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发展等。书稿通过通俗的语言对县乡治理现象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书中的理论透视,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我国县域治理体制的优势,又有利于推动基层创新治理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该书既有分析的深度,又有可读性,特别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的动员令。本书是近年来作者围绕 清廉中国 这一主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成果汇总,包括实现清廉中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式反腐败和 清廉中国 建设的历程,一体推进 三不腐 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的由来、变化和发展,如何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等,还探讨了正风肃纪、廉洁文化,对党的会议制度、党的领导力、党的重大理念创新等清廉中国建设的制度性基础进行了阐释和开掘,是一本关于我国反腐败和清廉建设的理论读物。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本书立足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基、发展、突破、推进和拓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根本遵循、战略支撑、动力、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从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反映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底蕴、脉络、面貌、机理、成就与经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然。党的领导决定
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浙江》一书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2002年10月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2002年11月到2007年3月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进入新世纪,浙江处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全面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方略的“八八战略”,对浙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习近平作为省委书记全面领导了浙江工作。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浙江》一书,通过对当年浙江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同志、省直部门和地市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和企业家、专家学者和记者等的访谈,对习近平领导浙江转变经
新时代 枫桥经验 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 矛盾不上交 为特色,是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杰出成果,它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经验,形成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亦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经典样本。《新时代 枫桥经验 :以基层善治助推中国之治》一书通过 坚持新时代 枫桥经验 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 创新新时代 枫桥经验 等章节,介绍了 枫桥经验 应用于实践的具体做法。该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本通俗理论精品力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在2018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上、本领上、为人处世上对年轻干部提出了要求。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嘱托年轻干部: 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
全书由总论和6个章节组成:总论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基本经验,并就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展望。6个章节,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回顾与阐述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真实记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本书是人民出版社1993 年、 2001 年版图书的原版重印。本书为李一氓( 1903 — 1990 年)同志的回忆录,他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参加过南昌起义,亲历过长征,同时,他又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人,是中共党内不可多得的高级知识分子。 这本自传,是李一氓同志亲笔写成,并得到了中联部、新闻出版署的全力支持,并由乔石同志亲笔题写书名。 本书记录了李一氓同志1949 年前四十余年的亲身经历。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上海
1981年,改革开放大潮初起之时,新华社整合优质采编力量创办《瞭望》,同时重磅推出 中南海纪事 专栏,打开了高端时政深度报道的一扇权威窗口,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走向的 风向标 。40年后,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交汇之际,新华社再次发挥核心优势、集中权威报道资源,在《瞭望》上精心打造 治国理政纪事 专栏,围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主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一主线,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记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的与时俱进,解读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本书收录了《瞭望》周刊自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刊发的 治国理政纪事 专栏文章40多篇结集出版,图文并茂、四色印刷,全书约50万字。这些文章选题重大,解析深入,集权威性、思想性、独家性于一体,在选择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书提纲挈领地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年的辉煌历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伟大光辉的历史成就。全书共用100多幅图画将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年的重大事件一一展现,图文并茂,生动展现了新中国站起来、新中国强起来、新中国富起来这一历史过程。
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开始向一种新的党国体制转型。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 蒋介石多次公开强调,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涣散松懈之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种“涣散松懈”,源于它的“以军统党”的组织形态;源于基层建设的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源于党派的纷争离析:西山会议派、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等组织不断“火并”。最后,这个弱势独裁的政党无法逃脱尴尬悲凉的历史命运…… 本书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方面。
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矛盾不上交”为特色,是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杰出成果,它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已经 了单纯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经验,形成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亦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经典样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基层善治助推中国之治》一书通过“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创新”等章节,介绍了“枫桥经验”应用于实践的具体做法。该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本通俗理论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