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是国民经济运转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上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成为腐败易发多发的区域和节点,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七大以来,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重点领域已成为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成为高风险岗位。大量事实表明,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是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期盼,对于维护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古代廉吏选取了历代典型的廉吏(韩愈白居易柳宗元于谦海瑞包拯等),按照时代先后加以排列,用现代通俗的语言叙述出来中国历代廉吏的事迹与作风作为一种廉政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可以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弘扬正气鞭挞腐恶,对于培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政治品格,对于现实的廉政建设有借鉴意义,是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本书写作的目的是想重塑一个马克思,也就是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的历史,重新塑造马克思的思想,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经过对欧洲一千年历史的分析,笔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同时,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全党动手。 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是同时,一些“四风”和腐败问题禁而未绝,改头换面、由明转暗、潜入地下,以各种隐形变异的方式出现,反弹回潮的隐患仍然存在,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 本书通过对80多个隐形变异“四风”和腐败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的形式,并配以廉政提醒和相关法条链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对策和处理依据,旨在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深刻教训,进一步正确认识并自觉抵制隐形变异“四风”和腐败行为。本书既可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纪律教育的生动教材,也可以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