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中,印度占据了重要位置。印度不仅是名副其实的大国,也是中国的周边国家;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中国进行多边外交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印两国在二十国集团、中印俄三方合作、发展中五国、金砖国家、基础四国、多哈回合谈判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另一方面,印度与中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边界线,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同时,印度是中国商品和投资的巨大市场,中印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印度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各地有关印度研究的机构蓬勃发展,但是,从国外引进的、原汁原味的印度外交研究材料不多,学生和研究者很难通过手资料了解印度人尤其是印度学者和决策者的所思所想,从而很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印度
亨廷顿认为,自冷战崩溃以来,文化成了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轴。马克·索尔特承接亨廷顿的理论,认为后者的观点基本上把其他的文明看作了野蛮人,这种文明式的现实主义把后冷战时代重新刻上了殖民主义的世界观,是帝国主义话语的一部分。 虽然许多评论家忠于亨廷顿的论点,但很少探讨该论点的政治含义。本书对当代政治理论中隐含的殖民话语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解释。在探讨文化与认同观念对理解世界政治中的效用的同时,索尔特也说明了文明/野蛮二分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优势与不足。
《蒙古诸部与俄罗斯(17-18世纪)》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17世纪初漠西蒙古与沙俄建立关系;喀尔喀部与沙皇俄国;噶尔丹时期清政府对蒙古人的攻击卫拉特与沙俄关系;18世纪卫拉特人的抗清斗争以及俄卫关系。
治国方略,换句话说即处理与他国有关的国家事务的艺术,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外交,和平时期国家方略所采用的方式,亦是如此。本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情报,政治行动,文化影响,经济手段和军事实力的作用,以及外交战略战术,谈判、外交任务及技巧等。
本书主要探究自由国际秩序的变化特征和逻辑。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理论基础,包括权力与秩序的变化以及管理战略,单边主义及其结果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美国建立自由国际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变化历程,主要论述美国构建国际秩序的成功,近期危机,秩序转变以及未来走向等问题。
博学……他似乎将整个地球置于鼓掌之间,地球缓缓旋转,他精辟地阐释着面前的每一块大陆。 ——斯坦·克拉克《商业周刊》 基辛格再次帮助美国塑造外交关系……其陈述真实可信。书中充满精准的判断,偶然显现的深刻洞悉力令读者阅后扼腕称赞。 ——迈克尔·埃里奥特《时代》 离开白宫四分之一世纪后,亨利?基辛格仍是我们智慧的外交家。 ——约书亚·穆拉夫奇科《华盛顿时报》
现在全球经济体系特有的危机和惊人地增长率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自1980年以来,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危机都比前一次更严重,更具有向他地区蔓延的危险性;每一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每一次危机都显示,国际经济体系也许并不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却具有恢复活力的能力。
博学……他似乎将整个地球置于鼓掌之间,地球缓缓旋转,他精辟地阐释着面前的每一块大陆。 ——斯坦·克拉克《商业周刊》 基辛格再次帮助美国塑造外交关系……其陈述真实可信。书中充满精准的判断,偶然显现的深刻洞悉力令读者阅后扼腕称赞。 ——迈克尔·埃里奥特《时代》 离开白宫四分之一世纪后,亨利?基辛格仍是我们智慧的外交家。 ——约书亚·穆拉夫奇科《华盛顿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