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是对184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全面研究,仅选取百年间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的掌控者或参与者,以其行为和言论所呈现出的对外视界加以阐论,探视各个时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各自所处时代允许的条件下对外部世界产生了何种程度的认知。
语言与国际关系密不可分,虽然语言中的政治早在古希腊罗马修辞学及辩论术中就得到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后半叶,学者们才真正从学理上提出并厘清政治寓言、政治话语等概念,并由此开始了语言与政治的专门研究。 语言本体论的确立对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意义重大。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语言政治”问题及“政治寓言”问题,实际上都是对政治交际主体双方在语言框架下、试图通过语言或的权力的内在规律、方法与策略的总结,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对话语权的掌控。
本书尝试性地提供一种新的跨大西洋关系研究的方法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西洋联盟关系和美国与欧盟关系纳入一个整体性的跨大西洋关系框架,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在借鉴系统论的观点的基础上采用以历史研究为主、历史与现状相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对美欧关系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研究。从美欧之间的战略与政策博弈出发,以北约体制内的大西洋联盟和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美国与欧盟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影响大西洋联盟和美国与欧盟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探究,揭示北约和欧盟两个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阶段性特点,剖析其各自发展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而发现跨大西洋关系的纵向发展规律和总体特征。 同时,本书的研究视角也具有
《阅读日本书系·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2010》是《战后日本外交史》日文版的第三版本,中文版的第二版。《阅读日本书系·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2010》延续了之前版本的结构和内容,将时间跨度延长至2010年,增加了小泉、安倍、福田、麻生、鸠山等政权时期的外交内容。《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2010》是从外交视角描绘日本历史的全景图。 《阅读日本书系·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2010》的中文初版在国内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成为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材和研究用书。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的起源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