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中长期规划项目,全书以全面新颖的视角,详细介绍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变迁与中国的周边外交。其中包括远东国际关系的变迁与中国的周边外交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近代中国周边外交与港澳台问题等。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参考价值。 首先,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放在远东国际关系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提出了远东国际关系变化的“四阶段论”,即以大中华帝国为中心的远东国际关系体系、远东残民统治体系、远东民族独立运动与列强殖民统治并存体系、冷战时代远东国际关系体系,进而分析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探寻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构架和思路。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的起源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一本现代中东史,一本现代中东战争史,一本现代中东石油战争史。 用“变幻不定”来阐释国际政治中的热点问题是最一针见血的,在今天可能是炙手可热的头条,过不了多久可能就变成了尘封的记忆,再次读起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恍若隔世意味着一切已成往事,可中东的问题却不能简单用“一切已成往事”来一笔带过。那里隐伏着太多的宿怨纠葛,倘若要追溯其恩怨的历史源流可追溯到千年之前,即便是近代、现代和当代,说不清的、悬而未决的热点也总是频频出现……
本书作者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本书是美国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一本著作都无法比拟的,古典理论、当代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囊括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修订出版了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本书第五版的版译本,2013年译者全面修订了2003年的译本,10月隆重推出第五版的第二版译本。本书从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阐述了它们的理论范式、原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推动中国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继续拓展和深入,促进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发展,以及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选择对外方针提供政策咨询,我们着手编辑并出版了这套“冷战国际史研究丛书”。此套丛书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中国学者的专题研究成果,也有国外冷战史研究译著,以及口述历史著作。丛书将持续编辑出版下去,以期集中反映中国学者冷战史研究的面貌,拓宽中国冷战史学者的思路,开掘冷战史研究的新材料。
本书作者将自己三十多年外交生涯中亲历、亲闻的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和案例整理记录下来,力求从一个特殊视角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中苏、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进程;也讲述我国同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关系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我国历史上条直通境外的原油管道的铺设、外交上的治蝗大战、为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行游说、进入切尔诺贝利“死亡区”,以及鲜为人知的外交人生的艰辛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