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文选(第2卷)》收入陈云1949年8月至1956年7月的著作52篇,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基本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重要著作。基本上是论述财经方面的内容,如克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等。 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转变,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陈云同志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著作,反映了我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以及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陈云文选(第2卷)》收入陈云1949年8月至1956年7月的著作52篇,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基本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重要著作。基本上是论述财经方面的内容,如克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等。 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转变,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陈云同志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著作,反映了我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以及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陈云文选(第2卷)》收入陈云1949年8月至1956年7月的著作52篇,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基本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重要著作。基本上是论述财经方面的内容,如克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等。 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转变,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陈云同志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著作,反映了我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以及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为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胡耀邦文选》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这部文选,收入了胡耀邦同志1952年5月至1986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77篇,约49万字,包括文章、讲话、报告、谈话、批示、书信、题词等,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贡献和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信念坚定、心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胡耀邦文选》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胡耀邦同志的思想业绩和革命精神,深入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中国特色
这本文选,收入了陈云同志自一九五六年九月至一九八五年九月的重要著作共五十六篇,其中大量篇幅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执政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的论著。这些著作,多数没有公开发表过。 按照历史进程,这本文选大体上可以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一九五六年九月至一九六二年三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而又遭到严重挫折的时期,作者根据当时变化了的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了许多重要的经济观点,提出了许多切实的主张,包括必须改进当时我国经济体制的建议。这些观点和主张,对于巩固建国初期的巨大成就,克服当时的严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起了众所周知的重大作用。第二部分,从一九七七年三月至一九八五年九月,这是我们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确立和实行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陈云文选(第2卷)》收入陈云1949年8月至1956年7月的著作52篇,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基本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重要著作。基本上是论述财经方面的内容,如克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等。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转变,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陈云同志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著作,反映了我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以及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周恩来总理1913年至1917年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期间曾完成课业作文52篇,课外习作59篇。他在1920年10月赴欧洲留学之前,亲将课业作文装订成册,特意手书封面“南开校中作文”。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集部、天津南开中学编著的《周恩来青少年论说集》精选其中的50余篇,以向读者展示共和国缔造者少年时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