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传统、特色、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也是政协工作重要的抓手和载体。上海市政协一直积极运用提案,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并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成效。《画说提案》以2006年上海政协提案为中心,以“说”闸明“画”,以“画”衬托“说”,两者相依,直观、生动、幽默,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加凸现了提案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更有效地扩大了政协提案的宣传力度,不失为一个创新之举。
本书分为总论篇、现状篇、对策篇三部分,共二十章,内容包括:军事软实力的本质、特点和地位作用,军事软实力的结构与功能,军事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的辨证关系等。
本书以”一国两制“理论在港澳实践及对台湾地区地区问题解决的借鉴——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为研究角度,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创新性研究。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落实应从国家统一理论逐步向国家治理理论转化。港澳回归后,国家统一和主权问题基本解决,面临更多的是治理问题。特别是如何差异化、层次化、阶段化应对香港、澳门出现的各种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以及台湾地区地区统一前后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学章回演义的体裁形式,将世界及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以及近代史熔于一炉,以文学的笔调娓娓道来。 本卷主要介绍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过程,即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探索创立了人类历史上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以及斯大林主政期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历史和五四运动前夕各种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的史实,在进行客观中肯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其中的成败得失,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 本卷原书名《社会主义四百年》(二),出版于1993年9月。本次作为增订版,作者续写了六个新的回目,其他回目也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补,总共增加了十多万字。修改增写时注意吸收国内理论界、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并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和俄罗斯国家解密的历史档案,对原著有
《南粤政治:广东农村村民自治——实践经验与理论审视》以广东村民自治实践中的若干经验事实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法,探讨了自从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广东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农村治理模式的变化以及村民自治的相关制度、法律与技术问题。研究表明,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同本地区工业化、市场化、集约型的经济条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广东农村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尽管广东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起步较晚,但是,广东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许多经验与问题对于促进村民自治的发展完善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为《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第二卷,主要论述政治舞台上人物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忠贞高洁如屈原,自沉汩罗;博大精深如司马迁形体被残;才华卓异如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孔子被称为中国思想之父,却四处飘泊;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崛为占国七雄之首,最后却被车裂而惨死;岳飞收复了故土,却冤死风波亭;张居正起颓振衰,身后却被鞭尸抄家;袁崇焕保卫了北京,却被寸磔菜市口。而另一些人,如李林甫、秦桧之流,一辈子高官显宦,大红大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处于权力金字塔中的人,都要面临上对下、下对上、同一层次的相互之间的“官际关系”。这是极其重要、极其复杂的关系处理得好坏,不只关系到从政者个人的荣辱成败,也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历代从政者,无不为此而绞尽脑汁。
本书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的分析框架,采用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建国后的某个县的乡村话语为具体分析对象,通过对多村话语变迁的分析揭示新中国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和整舍以及乡村社会的回应,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话语的“物化”和“创新”、功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孙子兵法》据说是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三十六计》最早的出处见之于春秋战国故事,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修订本。鉴于,《孙子兵法》注释中军事战例较多的情况,在此书中,我们尽量压缩了军事范例的引用,而代之以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生活中的用计范例,读来不但会让人觉得越味横生,活泼生动,而且会感到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呼呵能闻。
通俗地讲,如果问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明者?回答是:邓小平。如果说这个概念具有所谓的知识产权的话,那么它的拥有者是邓小平。本书通俗、生动地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户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所选择的道路、模式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写的是复古思潮和中唐士人心态。应该说,这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很难写出新意的课题。因为不论写思想还是写文学,在这一园地里耕耘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其中不乏有思想的名家大家。凡做唐代的,还有做整个思想史的,几乎都要对中唐审视一番。前人成果中,不乏高高耸立让人敬畏的大山。从这样的一座座大山上攀登过去,是需要勇气的。我欣喜地看到,杨伯的书中正有这样的勇气。书稿完全是按照杨伯自己的想法来写的。
《君主论》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雅维利的术治理论。
该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军队组织编制管理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梳理了古今中外军队组织编制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思想,探索了军队组织编制管理的特点规律和基本要求,论述了军队组织编制管理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基本流程,贯穿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映了我军组织编制管理研究的成果。这本书的写作出版,既是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密切配合、深入研究的结果,也是钟志明、胡光正同志带领全体撰稿人员合力攻关、精心创作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