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堪称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 70余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与美国王牌师 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较量终演变成双方意志力的殊死抗争。这场战争,这也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成为战争史上引起许多唏嘘感叹的经典战例。 本书如实地记录了志愿军血战长津湖的战况,大量战斗情节和丰富战场细节来自亲身参战的老志愿军的口述以及美军的回忆资料,真实可信、令人震憾。他们是历史见证者。
《二战德军武器图解百科》 是什么武器让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显得如此强*? 从战斗机、火炮到战舰,本书用图解的形式展示了二战期间德国军队所使用的那些重要的、有影响力的武器装备。 从德国国防军到武装党卫军使用的装备,本书提供了二战时期德国主要武器装备 从 豹 式坦克、88毫米火炮、 喷烟者 41型多管火箭炮等陆战武器,到容克斯Ju-88等知名空战锐器,以及 俾斯麦 号等一系列经典海军武装 的图解,每一件重要的武器都配有全彩图片,并附有其发展史、服役历史和规格表(包含了完整的尺寸、重量、性能,以及乘员、装甲、武器和动力装置等细节)。对于想要了解二战时期德军军备的军事迷而言,《二战德国武器图解百科》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普及读物。 《二战苏军武器图解百科》 二战期间,苏联武器以可靠、强*且颇具创新性闻名。战后,它们或
战争是与整个人类历史相伴而生的。由于战争的存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耀眼的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同时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透过这些经典战役,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血与火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 本书汇集三千多年间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过的两百多场经典战役,将漫长的世界战争史具象化。用翔实通俗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图片、权威的解读。把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幕后真相娓娓道来,并分析双方的军事部署、战术运用、指挥得失,带给你不一样的震撼和启示。
1944年的诺曼底,英国新任装甲连指挥官在战场上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两周。大卫 伦德尔当时只*19 岁,是一名刚从军事学院结业的陆军尉官,他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被派往法国,以伤员替补的身份加入了舍伍德义勇游骑兵队。舍伍德义勇游骑兵队是一支由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的装甲部队,此前已在北非沙漠中征战多年。大卫加入该部队时,已是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第5天,部队里久经沙场的老兵们并没有对这名年轻军官抱太大的期望,认为他根本活不过两周时间。然而,激烈战斗持续了数周时间,大卫在90%以上的坦克指挥官阵亡的情况下多次化险为夷,与死神擦肩而过,赢得了手下的尊重与上级的表彰,被中队长笑称为 为打仗而生的伦德尔先生 。 本书以一位年轻坦克指挥官的视角,再现了二战末年,从诺曼底入侵到德国沦陷的每一个重大事件。大卫的讲述揭露了人
《注意,坦克!》是古德里安的代表作之一,其德文原著出版于1937年。 装甲怪杰 古德里安将其对机械化战争长达15年的研究心得融入此书,本书具备的启发性、革命性震惊世界,并迅速成为*销多年的传世经典。 《注意,坦克!》根据1937年版德文原著直译。本书先介绍了一战期间的武器和战术,阐述了这次大战是如何演变为阵地战的,进而深刻地分析、探讨了盟军的坦克战术问题,并提出了机动作战、大规模协同作战、闪击战术等战略战术思想的合理推论。 古德里安意识到坦克部队不能单纯靠自己作战。为了有效地战斗,它需要其他武器的支持和帮助。这就是德国 闪击战 坦克战 理论的起源。其后德国正是通过这样的策略横扫二战欧洲战场。 本书是德军装甲兵缔造者古德里安的代表作。书中介绍了1935年至1945年间德军装甲兵战术在分队指挥领域内的发展情况,
.......
二战期间,苏联武器以可靠、强*且颇具创新性闻名。战后,它们或成为经典模型被载入史册,或影响了之后数十年间的武器发展。比如:T-34坦克,据统计它是二战中用途*广的中型坦克;M1943型152毫米榴弹炮,直到20世纪90年代它仍在非洲和中东的部队中使用;PPSh-41冲锋枪和SVT-40步枪,它们为冷战时期声名赫赫的AK-47突击步枪奠定了基础;至于 喀秋莎 火箭炮,则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军队复制和改进 本书介绍了苏联军队在二战期间部署的每一种武器,并按照类型分章介绍了 坦克和装甲战车 火炮 轻武器 飞机 和 海军装备 。此外,本书还专门用一章介绍了西方盟国提供的大量租借武器,包括坦克(马蒂尔达、谢尔曼和丘吉尔)、轰炸机(道格拉斯A-20和汉得利-佩季 汉普登 等),以及由通用汽车、雪佛兰、GMC、奥斯汀和福特公司制造的许多卡车和辅助车辆。 除了详尽
中途岛海战是日军和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战争转折点,美军以少胜多大胜日军,改变了太平洋战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日本海军领袖山本五十六妄图凭此战役彻底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而控制西太平洋,结果溃不成军,从此一蹶不振。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军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日军渐渐走上下坡路。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战争目击者撰写的战后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一幕幕场景,人物鲜活、内容翔实,情节生动,铺陈详尽,可读性强。
《沙漠群狐:隆美尔与非洲军》从1941年3月31日隆美尔与非洲军对英军展开的一次突袭入手,以1943年5月13日非洲军投降作为结束,通过细腻的笔触,辅以大量史料,完整地讲述了二战北非战场包括阿莱曼战役、突尼斯战役、图卜鲁格围攻战、哈勒法亚山口之战在内的一系列激烈战役,以及不同阶段战局形势的变换。本书还从德军的视角出发,分析并且介绍了非洲军使用的战术及其战斗经历。但本书并不是单纯的人物传记,而是在讲述具体战役的基础上,还原隆美尔的性格和他高*的战略战术,包括那些*终未能施展出来的战术。
本书基于新的学术研究,以清晰易懂的文字描述了坦克的诞生和其在一战中的演变情况,以及在二战与冷战时期,相关技术发展是如何推动坦克从丑陋、笨拙的机械装置转变为机动性高、火力*大、防护性能佳的武器,成为现代机械化战争的核心武器之一的。 本书的前半部分以时间轴为主线,对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苏联等几个主要坦克生产国的坦克发展史进行了详细梳理,描述了坦克在 进化 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和实现的突破。此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二战之后的瑞士、瑞典、以色列,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坦克生产国的相关情况。本书的后半部分以附录形式为主,从火力、装甲防护、机动性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坦克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发展情况。
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的飞机隔着铁幕对峙,世*各地发生了不少战争和军事行动,而飞机在这些战争和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不仅对冷战时期的飞机进行了介绍,还对冷战的原因及期间的各场战争、各个军事行动进行了简述,从历史视角为读者展现飞机的运用与发展。 本书研究了二战结束到德国统一期间,在*球服役的各型主流军用飞机,包括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侦察机、巡逻机、反潜机、直升机 如*名的 雷电 鹞式 鬼怪 等。对读者普遍关注的海军航空兵所使用的舰载飞机也做了普及,如在这期间得到巨大发展的 海鹞 海喷火 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同时期各国能够携载核弹的轰炸机,如苏联的图-16、英国的3V和美国的B-52。本书作者知识丰富、绘图精美、译文通顺流畅,为广大读者生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世*军用飞机的风采。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军为粉碎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攻而进行的攻防战役。亦称突出部战役。1944年秋,美、英军逼近德国西部边境。此时,希特勒错误估计形势,决心在阿登地区美军薄弱防线上反攻,切断美、英军补给线,从而迫使英美与德国单独媾和。此次战役时间长达六周,在风雪中打响。德军参战兵力为23个师,约20万人,英美军队有超过24个师60万人参战。同时,东线苏军也提前发动强大攻势,配合美英军行动。终,德军的阿登反攻计划遭破产。德军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它在西线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本书即为读者展现了此次耗时长久、规模巨大的战争过程。
本书介绍了普法两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人事件中的博弈,以及开战前的军事动员和参战将领情况。随着法国人率先宣战,德意志军队在老毛奇的统率下沉稳应战、不显颓势,逐步夺得战场主动权,并在色当决战中战胜法军,致使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宣告覆灭。 卖点 1.精研德意志统一战争史的昆廷 巴里,通过史实揭秘两次世界大战为何难以避免 2.完整梳理普法战争脉络,解读一众普鲁士军官如何覆灭法兰西第二帝国 3.细致剖析小规模战斗,关注单场战斗对整体战局造成的重要影响 4.*选、提炼重要将领回忆录、人物传记,为读者打造身处指挥部的阅读体验 5.书内附有约百张历史照片、写实绘画及手绘战场形势图,立体展现战事进程
二战中*惨烈的步兵交锋,一群美国大兵在阴森恐怖的森林里为祖国而战,为手足而战,为自己而战的热血故事。 1944年11月16日,美军第22步兵团斗志昂扬地开进了德比边境的许特根森林,希望打通到达鲁尔河的道路。 在这里,他们经历了18天炼狱般的残酷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几乎消耗殆尽,作战人员伤亡超过百分之一百。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凶残的敌人打垮,而是同仇敌忾,成功维持了战斗力和凝聚力,书写了步兵战斗的传奇。
军事战略家、历史学家富勒穷尽三十年之心血,终于完成这本战史学方面的结晶之作。 全书共有三卷,*一卷以战争历史的发端作为起点,以1572年勒班陀海战为终点,着重介绍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西方战争历史,阐述了西方战争艺术的诞生、发展,以及西方各民族围绕地中海世界所展开的争霸历程,时间跨度达3000余年。 *二卷以英国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作为起点,以1815年滑铁卢会战为终点,介绍了文艺复兴时代、近代以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西方战史,分析了火药时代降临之后,铁路、内燃机诞生之前,西方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军事事件及其在历史上所造成的影响,涵盖范围约300年。 第三卷以美国南北战争拉开帷幕,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其高潮,讲述了从美国内战到莱特湾会战期间所发生的数十场战役。并以大事记为纽带,串起了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次世
1942年10~11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军对德、意军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这就是阿拉曼战役。此次战役,德、意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3万多人;英军伤亡1.35万人。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洲战局的转折点,从此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转移到盟军方面。 这是一场英国及其同盟国期待的胜利,鼓舞了盟军士气,加速了法西斯的败亡。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读者详细讲述了阿拉曼战役的起因、发展、过程及结局,并对战争中鲜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了详细描写。为读者了解阿拉曼战役的具体过程及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日俄海战》是英国*名历史学家朱利安 科贝特爵士的作品,创作于1910 1915年。顾名思义,其主题是1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那场列强战争 它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由于一开始只供英军级别高的军官传阅,该书*长时间都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来才随着解密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本书的参考资料来自三个方面,即日方提供给英国的机*版战史 《极密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战史》、俄国陆军在战后编纂的*方战史、英国观战武官的报告,它们为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描述。不仅如此,作者还融入了对战略和战术的冷静分析,让读者能领悟那些重大军事行动的前因后果。科贝特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我们检视一下20世纪英国和美国的海上战略,就不难发现科贝特理论的充沛生命力以及它在现代海洋战略思想的舞台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本书的内容包括日俄战
从法国政府决定为其拨款开始,马其诺防线就成了军事工程史乃至20世纪人类史上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马其诺防线一直被*话和误解所包围。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是:马其诺防线的构筑和防御耗费巨*却毫无价值,是历史上*大的军事错误之一。针对这一观点,本书对马其诺防线的起源和建设以及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从防线的布局、技术特征和其构建意图,到1940年德国和意大利入侵时所采取的防御情况,以及德国人在1944年试图迟滞盟军前进步伐时使用部分战线的方式,以时间为轴线,层层深入,以图对马其诺防线的功过得失进行更加客观的评述。
《国防军:*一部 . 折戟沉沙,1942年德军历次战役》对于希特勒和德国军队而言,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德国国防军的辉煌胜利和巨大的领土收益,都被 僵持 和 战略撤退 等关键词所掩盖。从5月在刻赤和哈尔科夫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到在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遭遇的灾难性失败,本书为这个决定性的一年提供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新观点:即1942年还标志着一种*常古老而传统的战争模式的死亡,即经*的 德国战争方式 无法应对二十世纪新式战争理念的挑战。基于自己所提出的 德国战争方式 受到的广泛批评,罗伯特.M.奇蒂诺深入剖析了发生在苏联和北非的每一场重大战役和战斗,分析了1942年的各大战役是如何与普鲁士-德国数百年的战争历史传统相结合的,书中 再现 了德国将领对战争的看法,并点评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作为《德式兵法:从三十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