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书中独创了 " 日神精神 " 和 " 酒神精神 " 这一对重要概念,以此为切入点,用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希腊悲剧来自希腊的两种自然的艺术倾向,即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阿波罗是太阳神,代表一种静穆的美,用冷静和理智去观察世界的一种精神;狄俄尼索斯精神是酒神,代表生命的活力。起初两种倾向各自发展,后来结合在一起,希腊悲剧便诞生了。尼采认为,自苏格拉底开始,希腊的悲剧精神就被苏格拉底的理智扼杀了,但尼采预言: " 酒神精神 " 必将重现,新的悲剧时代必将来临。
《中国哲学简史》精装本。《中国哲学简史》出版后,许多读者建议出版精装本,这样更方便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是根据作者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由涂又光依据美克米兰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本书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选材精当,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光有世界影响。对当今的读者,同样不失为教益极大的文化经典。
古往今来,你信不信每个哲学大咖的背后都有一只脑洞大开的狗狗?狗狗思考的哲学问题,是成就这些大名鼎鼎的哲学家的关键。 从西方哲学三大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东方圣人孔子、兵圣孙子,再到自由主义之父洛克、启蒙运动泰斗伏尔泰、存在主义创始人克尔凯郭尔、西方现代哲学开创者尼采、存在主义的重量级人物萨特等,这些哲学大咖三观的形成,其实都依仗着他们的狗狗。狗狗看待世界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哲学家理解世界的方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狗狗?这些狗狗的脑洞究竟有多大?它们又是如何认识和观察世界的?作者跟随狗狗的足迹,以独特的视角带你认识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
《格物探原》从属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三五 重点规划图书项目 晚清西学丛书 ,作者韦廉臣是晚清著名来华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该书原版于清末出版,今日通过校注、导读形式与读者见面,对研究晚清 西学东渐 及相关学术史、科学史有重要价值。 受益于牛顿的机械论宇宙观,自然神学在17至19世纪的欧洲思想界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晚清出版的诸多自然神学著作中,《格物探原》是*系统性的一部,体例是 宗教为体,科学为用 ,包含丰富的天文、地理、解剖、物理、化学、博物学知识,是晚清国人了解科学新知的重要著作。
损人不利己?偷偷期盼朋友会失败?为了报复某人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这其实是一种恶意,它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比如某人在停车位逗留,只是为了让你多等一会儿;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夫妻争夺孩子的监护权,只是为了刁难彼此,选民将票投给一位他们希望会引发混乱的候选人。 恶意的定义是阻碍他人实现愿望但不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某些东西,而是为了让他人无法获得某些东西。你是否产生过这种念头? 本书从心理学、经济学、基因学讲述了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恶意;并将恶意分为支配性恶意和反支配性恶意。恶意在自由、政治、 领域又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同时,作者也表明这种阴暗的情绪有正向的作用,就像从邪恶中寻找美德的源头,恶意可以推动人类前进。\"
《沉重的肉身》一书收录了刘小枫教授的8篇随笔。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这部著作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本书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沉重的肉身》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即引起学界关注,已多次重印。本次再版,订正了之前版本的校订失误之处。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 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古印度的“梵”“我”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为什么要破除“我”这一概念? 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区别在哪? 同为儒家,为什么孟子提倡“性善说”,而荀子提倡“性恶说”? “念佛”“公案”“坐禅”,日本哲学与佛教的渊源为何如此之深? …… 为了探究东方哲学的源头,为了重回东方哲学的巅峰,为了解救在纷争不断的竞争社会中经受苦难的现代人,一场你争我辩的哲学讨论大会正在进行…… 耶若婆佉、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墨子、亲鸾、荣西……13位东方哲人大集合,为拯救你的不开心一较高下!
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哲学的使命,收入13篇发言和论文;哲学的视域,收入关于哲学主要领域的叙述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书绪论部分的有关论述;哲学的主要问题,收入《哲学修养十五讲》中的八个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部分的两个问题。
走近孔子生活的时代,了解一个被误读的“凡人”,去探询孔子到底在想什么,挖掘孔门那些弟子们的事…… 如果你认定孔子是一个落伍的人,可能你丧失智慧的机会要大于得到智慧的机会;如果你把孔子当成圣人,那么,你离孔子会越来越远。 本书不从传统的立场来解释孔子,而是从独特的社会学视角,不带偏见地去看、去思考孔子。这里有孔子的真诚奋进、活泼幽默;有《论语》诞生时代细可触摸的生活场景;更有历代践行《论语》智慧的范例故事。我们不妨将孔子的生命历程和《论语》的智慧相互印证,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将这些道理与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体,从而在生活中切实地改变自己,完善生命。 希望这本书对你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对你的生命更有帮助,希望你知道自己来到这世间,不是来做一个配角,你就是自己的主角,有自己的主场
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通的。一为理论的探究,一为实践之体验。不知读者以为然否?人生有限,而艺境之求索与创造无涯。本书或可为问路石一枚,对后来者有所启迪,则此生无憾矣!本书文章的排列大体按写作或发表时间为序,以期反映作者六十多年来对艺境探究的进展。文章一般保持原貌,只纠正部分明显的错字和脱漏。
《仁学本体论》是作者陈来论述其儒学本体论的哲学著作。 作者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在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将儒学的仁论演为一仁学的本体论。其哲学建构既是对儒家古典仁学的传承,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接续与回应,是当代儒家哲学的综合创新之作。
作者结合西方哲学、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知识,鼓励我们用科学理解世界,用哲学指引生活,分清哪些事必须坚持,哪些事必须放弃,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古罗马智者爱比克泰德学习斯多葛处世之道,能解答21世纪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如何应对职场关系? 普通人是否需要掌握前沿科技? 金融危机时如何处理财富? 抑郁、愤怒时应该怎么做? 孤独是不是坏事? 如何战胜残疾与精神疾病? 如何看淡生死,做个坚韧不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