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人:自认丑陋却是个永不悔悟的引诱者;中产阶级出身却是无产阶级热心的捍卫者;笃信马克思主义却为同信念的人所憎恨……萨特也是一个令人不可理喻的搞笑的人,喜欢寻开心,甚至有些过分。 他是知识分子,是渴望行动与享受的一代人崇拜的偶像,圣-日耳曼大街灯红酒绿的夜晚,即兴式爱情的卿卿我我与热力四射的政治讨论、哲学争议交叉进行,便是他的生活的主旋律。萨特不是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的思想家;他随时介入,对当代敏感的政治事件都会表明自己的立场,会毫不理会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使充满动荡的不安的世界更加混乱。 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作家、哲学家还在争吵不休,想弄明白他究竟是一个真正的思想家,还是近代哲学的一个大骗子。在林林总总、互相矛盾的不同看法之前,读者也迷惑不解。萨特究竟是什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 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写作目的是揭示 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在这部敦厚的著作中,罗素将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辟专门章节以作详细论述。 全书具体分为 古代哲学 天主教哲学 近代哲学 三卷,我们将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一二卷为*册,第三卷为第二册,以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开端,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共计80余万字,规模宏大而严谨,通俗易懂,振聋发聩。
尼采在书中独创了 " 日神精神 " 和 " 酒神精神 " 这一对重要概念,以此为切入点,用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希腊悲剧来自希腊的两种自然的艺术倾向,即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阿波罗是太阳神,代表一种静穆的美,用冷静和理智去观察世界的一种精神;狄俄尼索斯精神是酒神,代表生命的活力。起初两种倾向各自发展,后来结合在一起,希腊悲剧便诞生了。尼采认为,自苏格拉底开始,希腊的悲剧精神就被苏格拉底的理智扼杀了,但尼采预言: " 酒神精神 " 必将重现,新的悲剧时代必将来临。
《中国哲学简史》精装本。《中国哲学简史》出版后,许多读者建议出版精装本,这样更方便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是根据作者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由涂又光依据美克米兰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本书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选材精当,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光有世界影响。对当今的读者,同样不失为教益极大的文化经典。
《格物探原》从属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三五 重点规划图书项目 晚清西学丛书 ,作者韦廉臣是晚清著名来华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该书原版于清末出版,今日通过校注、导读形式与读者见面,对研究晚清 西学东渐 及相关学术史、科学史有重要价值。 受益于牛顿的机械论宇宙观,自然神学在17至19世纪的欧洲思想界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晚清出版的诸多自然神学著作中,《格物探原》是*系统性的一部,体例是 宗教为体,科学为用 ,包含丰富的天文、地理、解剖、物理、化学、博物学知识,是晚清国人了解科学新知的重要著作。
《仁学本体论》是作者陈来论述其儒学本体论的哲学著作。 作者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在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将儒学的仁论演为一仁学的本体论。其哲学建构既是对儒家古典仁学的传承,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接续与回应,是当代儒家哲学的综合创新之作。
《方法纵横》是一本具有些许学术趣味的应用性通俗读物,它为自己提出了三个具体目标——让愿意了解方法的人“看得懂”;让愿意思考方法的人“有收获”;让愿意改善方法的人“用得上”。 好的方法从不依靠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也不凭借居高临下来虚张声势,它只是顺其自然地让你理解。有一种方法,只要你了解它、思考它、选择它、采纳它,你就能够较快地达到目标。
“从此时此地起,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你可以说自己正处在它的起点。”这是《存在与时间》1927年出版后所获的一个评价。作者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蕞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堪称哲人中的哲人。《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存在”问题。 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 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贯通阅读的本
本书的几个特点:首先,本书把工程概括出十个方面的特性,并进行逻辑化的哲学论述,我认为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提炼、归纳和演绎。像这样的结构目前在还不多见。其次,本书紧密结合工程活动的实践,运用大量的工程案例,而且大都比较典型,用鲜活的材料来证明哲学的逻辑。这在也不多见,也可以看做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再次,本书虽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议论,但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哲学味很浓。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最后,本书为了更形象和直观,大多数的案例都附有一到两张照片或图画,所以图文并茂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这些照片或图画,有的是工程单位的同志提供的,有的是本校老师到工程建设线考察或开展帮助工作时拍摄的,有的是请美术工作者绘制的。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定位于工程师,因此尽可能使用工程师的话语方式,哲学的
《说理会编》是明代儒者季本(1485-1563年)诸多着述之一。季本,字明德,号彭山,浙江会稽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自幼从其兄季木学习《春秋》,以经闻于诸生。弘治十七年(1504年)参加乡试,为麟经魁。正德八年(1513年)前后,阳明便道归省,季本前往就教,遂为门人。《明儒学案》中,季本被归为浙中王门学人。源于家学,季本较之其他王门学人之独特处,在于他对经学意蕴的参透并以参究经注的方式理解良知之学。季本二意《六经》,潜心体究”王学,自始至终未曾改变对经学的重视态度。毕生着述十数种,百二十余卷,后人大都肯定其学精考索、务实践,于阳明之学颇有发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说理会编》为存目,仅存其目而已。齐鲁书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于1997年和2002年分别影印刊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
全书分三卷,中心问题是回答:中国十七、十八世纪就涌现出了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以工业化为背景的西文化的入侵,中国也能实现以科学理性为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作者通过对儒教与中国文化精神,例如对绘画的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以的博物馆的比喻,说明儒学传统的死亡。作者视野宽阔、慧思独运,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
本书为一本具有浓厚儒家经世致用色彩的格言警句集,汇集了民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柯璜先生的人生体悟,并参论古今典籍与当下时弊,不仅闳识孤怀、持之有故,而且拔新领异、别具只眼。 《人生基础哲学》初版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后经增补再版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几次修订。全书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章名,分八章,分类条列,其中不乏精彩之论。本次再版选用1946年之增订版为底本,力求将作者在*时期的哲学思想原汁原味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
损人不利己?偷偷期盼朋友会失败?为了报复某人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这其实是一种恶意,它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比如某人在停车位逗留,只是为了让你多等一会儿;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夫妻争夺孩子的监护权,只是为了刁难彼此,选民将票投给一位他们希望会引发混乱的候选人。 恶意的定义是阻碍他人实现愿望但不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某些东西,而是为了让他人无法获得某些东西。你是否产生过这种念头? 本书从心理学、经济学、基因学讲述了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恶意;并将恶意分为支配性恶意和反支配性恶意。恶意在自由、政治、 领域又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同时,作者也表明这种阴暗的情绪有正向的作用,就像从邪恶中寻找美德的源头,恶意可以推动人类前进。\"
本书内容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家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使读者首先被精妙的哲学思想所吸引,同时了解到哲学家亦是血肉之躯,他们的困扰与奋斗。读本书,是一次了解哲学大师、走进哲学大师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