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赠英文版)》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本书中,让-雅克?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本书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这是一本充盈着智慧的书。它的每行,都渗透着作者苦苦的求索。卢梭的思辨如蛟龙,从各个角度逻辑清晰地阐释为什么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读着它,就像走一条蜿蜒的路,即使他不告诉你结果,下一个拐角出现时,也往往应验你的想象,于是思路渐渐明晰,海阔天空的世界呈现在眼前,与顾影自怜相异,与日常细碎不同……
《心灵自由之路》收集了克里肴那穆提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及瑞士撒宁等地所做的精彩演讲与讨论。他以素有的亲切态度和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为人们深入探索自由的真义、人与思想的关系、恐惧的根源、人类根本的改变等问题。他的言论可谓在禅宗之外,另一种直指人心的言论,甚至比禅宗更直接透彻。
历经百年沧桑的北大,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人文魅力。体现在外的正是北大人身上所具有的外人少有的独特的智慧、博大、厚重与坚强。这也正是无数北大人能够成为社会经精英重要要素。 每个北大人身上都具有北大的精神和气质,而每一个北大人又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经验与智慧,所以,北大的人生哲理是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能够说清道明的。因此,我们撷取了部分北大人的精彩而富有哲思的言论,来论述阐明北大的人生哲理,希望能够从北大人生哲理这片汪洋中吸取点滴的营养。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知名学者和教授对人生的理解,最终会变成可一本蕴含北大人生哲理的书,希望能够给读者经营自己的人生带来帮助,为自己的成功添砖加瓦。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遵循后现代主义的传统,是一部拼凑起来的大杂偿。我从许多作家――侦探故事作家、哲学家等等的著作中借用一行行的文字,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整段的文字。当然,这是我写的一部侦探小说,所以我不会说出他们的名字。我还在每章之前引用了一些重要后现代思想家的话,使这本书显得更逼真。我为那些想更详细地探讨这一题目的人准备了一份书单。 我曾编辑了一本指南性的手册《后现代现状:美国文化和社会中的后现代主义读物》,涉及后现代主义如何影响当代文化和社会――主要是美国,但也仅限于此。
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在南京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我国恢复研究行政管理学以来次全国性的关于行政哲学的学术聚会,它有效地聚集了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行政哲学导论》即是在入选论文的基础上,经有关同志整理、编撰而成的。全书共分五章,分别就行政哲学的视域、行政价值与行政责任、行政伦理与行政文化、行政发展、行政管理中的哲学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 本书集中了行政学界一批重要学者的基本观点,全面探讨行政哲学的学科定位、性质,行政哲学的研究对象及论域,行政哲学的研究内容、基本范畴,行政哲学的研究方法,外国行政哲学研究概况,再涉及行政管理中的哲学问题等。是建立中国行政哲学体系的一次理论尝
林语堂利用他对东西文化的广博知识和深厚的学力,特别是他那运用自如的英文写作能力,先后在1938年和1949年在美国出版〈孔子的智慧〉和《老子的智慧》二书,现合编成一本为《圣哲的知慧》,全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评论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这部著作对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有相当帮助,就是对现今的国人来说,在深入探讨和继承其的古典文化哲学思想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和大有脾益的。
北京大学是一所屹立百年的高等学 府,在中国乃至世界,北大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人是精神的载体,说到北大,自然 要说起北大的人和北大的精神。作为中国 精神魅力的学府,北大英才辈出。堪称大师之园。百余年来,从北大走出了一 大批的学者、教授。早期的北大涌现 出的杰出人物有蔡元培、鲁迅、胡适等,这些人是北大的先驱,也是北大精神的奠 基者。之后,北大又培养了冯友兰、季羡 林、梁漱溟、林语堂、朱光潜、张岱年等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这些前辈以各自的 思想和行动,共同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独属 于北大的人文哲学体系。 北大的哲学精神和人文气质不是物质 的留传,而是一种灵魂的塑造和远播。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传承和发扬着北大独特的 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也彰显着自身与众 不同的人生经验与生活智慧。他们广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与庄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为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意--“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就人生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徳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漂亮,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哲学的慰藉》选取了六位哲人——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在这六位哲人中,有宁静内敛的智者,有世俗而讲求实际的生活导师,也有颇具诗人气质、勃发着生命意志冲动的强人、狂人。德波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人,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他整理编订的古代典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元典,被后世尊为“经”。这些成绩,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开创者和奠基人的地位。孔子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本书是林语堂应蓝登书屋约请而写的。本书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儒家学说。1938年出版后,受到了美国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在长时期内,一直是西方读者了
本书通过对生态思想史的追溯,对中国古代、印度古代、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思想中自然观念的分析,对现代性理论与生态哲学之复杂关联的探讨,以及对复杂性理论的产生、发展和现状的介绍,描述了未来的复杂性生态哲学应有的品格,为构建一种复杂性生态哲学系统作出了可贵探索。
作者在本书中力图陈述他所发现的一个“简单法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律”,理性的任务在于考察和分析现象本身的过程,从中寻找自然界的规律,并集中整理,使之连贯起来成为法律。
此书对原始儒家的思想进行梳理,还原原始儒家的历史面目,因此作者特别注重当时历史语境的辨析,将孔子的言论放到当时时代的特殊背景下进行考察。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在世界思想史的背景下分析儒家思想,把孔子的思想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有关思想进行对比,考察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薛涌 中西圣哲的对话 两千年来,还没有人这样读《论语》。
就像理性的运作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而是要受制于种种非理性的因素和意欲一样,理论也并不完全受逻辑的支配。尤其是如果良知泯灭的话,理论的拙劣便会暴露无遗。 哲学于我不是形而上学的游戏,而是对这个世界及其事情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寻。哲学不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东西,它倒是和安泰一样,一旦离开了大地,就失去了一切力量。正是在屈从于一种学院体制后,哲学的地位才江河日下。学院里出不了真正的哲学家,尽管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他们也会在学院教书谋生,如黑格尔、杜威和海德格尔。但学院体制正在葬送哲学。 也许可以将哲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专业的哲学;一种是作为生命的哲学。前者与人生无关,也与哲学家无关。后者则相反,它是生命对真理的承诺。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总是激动人心的。
《最伟大的精神——宽容(双色图文经典珍藏)》由房龙编著。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房龙说:“总有一天,宽容将会成为法则。”《最伟大的精神——宽容(双色图文经典珍藏)》在有关宽容的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叙述中,以犀利的笔触、悲天悯人的情怀、从不同宗教派别的;中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通过描绘西方宗教历史上的“不宽容”以及人们为这种“不宽容”所进行的斗争,揭露了野蛮对文明、专制对民主、愚昧对科学的摧残,让读者在触目惊心中更加清醒地认识昨天,审视今天,期盼明天,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宽容的真谛——宽容是一种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