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赠英文版)》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本书中,让-雅克?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本书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这是一本充盈着智慧的书。它的每行,都渗透着作者苦苦的求索。卢梭的思辨如蛟龙,从各个角度逻辑清晰地阐释为什么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读着它,就像走一条蜿蜒的路,即使他不告诉你结果,下一个拐角出现时,也往往应验你的想象,于是思路渐渐明晰,海阔天空的世界呈现在眼前,与顾影自怜相异,与日常细碎不同……
电脑、网络、传统伦理道德、形形色色的当代意识,当这一切暗流汹涌般向我们扑面而至时,你是否颤抖,你是否在茫然中感到落寞甚至绝望?本书并没有把解构朝代的手术刀霸道地操在手中,我们只是本着愚公的精神打磨着这个日益光怪陆离的社会,简单地说,我们只是提出了个人的思考,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在南京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我国恢复研究行政管理学以来次全国性的关于行政哲学的学术聚会,它有效地聚集了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行政哲学导论》即是在入选论文的基础上,经有关同志整理、编撰而成的。全书共分五章,分别就行政哲学的视域、行政价值与行政责任、行政伦理与行政文化、行政发展、行政管理中的哲学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 本书集中了行政学界一批重要学者的基本观点,全面探讨行政哲学的学科定位、性质,行政哲学的研究对象及论域,行政哲学的研究内容、基本范畴,行政哲学的研究方法,外国行政哲学研究概况,再涉及行政管理中的哲学问题等。是建立中国行政哲学体系的一次理论尝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以孤独为线索,作者在孤独中思索,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特别对命运、自由、、文学、教育等人生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
就像理性的运作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而是要受制于种种非理性的因素和意欲一样,理论也并不完全受逻辑的支配。尤其是如果良知泯灭的话,理论的拙劣便会暴露无遗。 哲学于我不是形而上学的游戏,而是对这个世界及其事情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寻。哲学不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东西,它倒是和安泰一样,一旦离开了大地,就失去了一切力量。正是在屈从于一种学院体制后,哲学的地位才江河日下。学院里出不了真正的哲学家,尽管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他们也会在学院教书谋生,如黑格尔、杜威和海德格尔。但学院体制正在葬送哲学。 也许可以将哲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专业的哲学;一种是作为生命的哲学。前者与人生无关,也与哲学家无关。后者则相反,它是生命对真理的承诺。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总是激动人心的。
历经百年沧桑的北大,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人文魅力。体现在外的正是北大人身上所具有的外人少有的独特的智慧、博大、厚重与坚强。这也正是无数北大人能够成为社会经精英重要要素。 每个北大人身上都具有北大的精神和气质,而每一个北大人又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经验与智慧,所以,北大的人生哲理是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能够说清道明的。因此,我们撷取了部分北大人的精彩而富有哲思的言论,来论述阐明北大的人生哲理,希望能够从北大人生哲理这片汪洋中吸取点滴的营养。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知名学者和教授对人生的理解,最终会变成可一本蕴含北大人生哲理的书,希望能够给读者经营自己的人生带来帮助,为自己的成功添砖加瓦。
这本书是谈精神生活的。全书实际上谈了两大问题:个大问题是精神生活在人生中的地位。第二个大问题是人类所追求的精神价值及追求的途径,其中包括:不朽、神圣、信仰、智慧,自我,幸福与爱,真、善、美和创造。作者告诉我们,不用万里跋涉去寻找,一份丰富而美好的内心生活,就可以让我们如此接近神圣,接近幸福!
本书是学术史家杨东莼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杨先生高屋建瓴,俯瞰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仔细而精谨地梳理出中国学术的源流与变迁:从上古的鬼神术数,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两汉的儒家一统,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鬼晋援道入儒的玄学,宋明援佛入儒的理学,清代补学,近世的西学东渐,今文学的复兴与维新运动,至现代的新文化运动,为读者略述出一幅清晰而全面的中国学术脉络图。
证严的《静思语》改版以崭新的面貌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虽然是新壶旧水,但面貌一新,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本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先后有英文、日文、德文、印尼文、西班牙文等多种文字出版,深受读者的喜爱。 此书不是一部长篇大论的书,它只是一部个人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所觉所悟的片言只语,虽不敢说是字字珠玑,但可说是句句至诚,无非是要大家用正向的思维方式,积极面对人生,把心中无穷无尽的烦恼,化为无量无边的菩提。 本书既没有媚俗的言论,也没迎合流行的观点,有的只是一股汩汩的思想清流。 好书不厌百回读,能受用的书就是好书,衰心希望面目一新的《静思语》能够和更多的读者续结善缘。读书可以医俗,行善可以救世,祝福大家用读好书,行善事,充实深邃的心灵,彩绘亮丽的人生。
我们的民族并非哲学贫困,只不过我们常常缺少直面哲学的勇气。从古至今一老庄、孔孟到毛泽东……中华大地哲峰兀起,让世界高山仰止,然而,我们自己却往往身在庐山云雾之中。 我们的哲学表述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哲学洋洋洒洒,也许在中华哲人笔下仅是两语三言,简洁、空灵、明了、透辟。在浓郁醇厚的艺术语言表述下充满着智慧之光。正因如此,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倾倒了世界。 《生命之境》沿袭了我们中华民族经典思想家的优良传统,读来是一部精美的散文诗;而沉淀下来,让我们思考天地万物、品察社会、反思历史,人生况味无穷。哲学的深邃在文学烛光的映照下把我们一步步引向深远。(由宇宙万物到生命世界,作者层层递进,写的淋漓尽致。几万字涉及一系列重大哲学命题,在近百年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作
此书对原始儒家的思想进行梳理,还原原始儒家的历史面目,因此作者特别注重当时历史语境的辨析,将孔子的言论放到当时时代的特殊背景下进行考察。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在世界思想史的背景下分析儒家思想,把孔子的思想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有关思想进行对比,考察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薛涌 中西圣哲的对话 两千年来,还没有人这样读《论语》。
李云飞博士在《度学》中对度的本质性阐释,摆脱了历史上的若干局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如果说,以往对度的理解还比较简单、机械、狭义的话,那么本书中论述的度,就要复杂、辩证、广义得多。他提出的度的新概念世界,有很深远的意境。尤其是,他在研究和综合了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之学的基础上,将学说推进和发展到度学,以历史性的勇气和开创性的思维,开辟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新境界,这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受多方面的验证。
本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作,强调辩证的对待世界,既要控制自我欲望,又要利用对方欲望达到控制对方目的,书中对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和讲解。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遵循后现代主义的传统,是一部拼凑起来的大杂偿。我从许多作家――侦探故事作家、哲学家等等的著作中借用一行行的文字,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整段的文字。当然,这是我写的一部侦探小说,所以我不会说出他们的名字。我还在每章之前引用了一些重要后现代思想家的话,使这本书显得更逼真。我为那些想更详细地探讨这一题目的人准备了一份书单。 我曾编辑了一本指南性的手册《后现代现状:美国文化和社会中的后现代主义读物》,涉及后现代主义如何影响当代文化和社会――主要是美国,但也于此。
作者从人类思辨发展的“三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出发,论证了人类思辨在宗教上、哲学上和社会组织形式上的相应表现,进而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理智发展史。他认为社会同自然本质上完全一样,所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完全可用于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