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本系列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是一本轻松诙谐的小书。在如今这个 禅 已经被无数的励志读物打扮成心灵鸡汤的时代,本书势单力薄地以《坛经》为经线,厘清 禅 乃至整个佛学的本来面目,并为《坛经》清晰梳理出其印度佛学的理论背景,有理有据地挑战着 禅宗是中国本土佛教 的传统看法。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zui后有必要提醒读者的是,本书虽然采用了诙谐通俗的行文风格,但仅适合于那些怀有纯粹的文化趣味的读者,如果你需要的是任何形式的心灵慰藉、人生感悟或关怀,那么还是放下这本书为好。
笛卡尔(1596 1650)的《哲学原理》以拉丁文写成,1644年首次出版,1647年被译为法文出版,笛卡尔为法文版作了序言。1927年,伦敦 人人丛书 节选了部分章节,出版此书英译本,关文运译本即据 人人丛书 英译本译出,由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方法论》1637年首次出版,关文运将其译为中文,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以《笛卡尔方法论》出版,译者署名关其桐。本书所收《方法论》即据1935年繁体竖排本整理,原书附有关文运编译的 笛卡尔传 ,现调整为本书附录。
《中国哲学小史》是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精华之作,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简洁而深刻,生动而详实。 此书为插图导读版,有趣的哲人形象,轻松的阅读指南,与冯友兰毕生的哲学思想一起跃然纸上。
《易源易法:易经的渊源与推算体系分析》作者通过归纳总结二十余年学习研究易经的心得,将易学中神秘文化部分(命理学、卜筮、皮纹学、堪舆学等)的有关知识和规律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和比较,从而以全新的角度对易经的渊源与推算体系进行了分析。
本书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他探讨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他从 我思故我在 的命题出发,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确立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本书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 奥勒留一生的哲学践行 面对不确定的人生与命运, 斯多葛哲学如何帮助他安顿灵魂,启迪智慧 马可 奥勒留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也是斯多葛哲学家。在命运多舛的一生中,哲学给了他指引和智慧。他的伟大不仅因为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也因为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世界性精神财富 《沉思录》。 在《像罗马皇帝一样思考》一书中,作者带领我们与古罗马皇帝马可 奥勒留一起踏上人生之旅,跟随他从哈德良宫廷的年轻贵族,逐步成长为罗马帝国大权在握的皇帝;见证他如何在一生中历经困顿、危难和极度的心灵挑战,依然保有一份内心的宁静明澈与高贵的人格。 作者展示了马可 奥勒留如何借由斯多葛哲学,建立起强大的精神韧性与情感弹性,应对外部世界复杂的挑战和巨大的逆境。同时,他也邀请我们
本书是基于对瑜伽的现实观察与体验,尝试以科学视角进行重新审视,或者说,是为普通人进入瑜伽建立科学的认知,也是为瑜伽的传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本书解答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其一,在瑜伽知识领域,科学家展开研究的时候,或者我们尝试以科学观念理解的时候,科学的认知方法也和其他领域是一样的。尽管瑜伽包括哲学信仰等因素,它可被科学检验的部分无疑属于科学。因为一直有瑜伽不科学、瑜伽是宗教等说法,是因为这里面容易有伪科学混迹其中,而且颇为流行,是故要剔除伪科学;其二,瑜伽练习方式,已经得到哪些科学研究的验证,这种验证已经很多,本书择其要者,简要分为体式、呼吸、总体效用三部分;其三,怎样将科学的瑜伽内容应用到现实中去,一方面确保安全、避免伤害,另一方面是如何使其服务于人,发挥尽可能多的效用。
这是一本易学研究方面的专著。康熙善本,首次公开。本书作于康熙58年,由康熙年间学者杨芳声编辑注解。全书九卷,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易学知识,是易学领域中,理论完善、方法齐备、简明易学的佳本。本书帮助读者以客观的阅读心态去了解易学,了解前人的学术思想,是易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读本。
本书是休谟的代表作。在本书中,休谟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 全书分三卷,分别是 论知性 、 论情感 和 论道德 。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 引论 ,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卷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第二卷是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三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
尼采在书中独创了 " 日神精神 " 和 " 酒神精神 " 这一对重要概念,以此为切入点,用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希腊悲剧来自希腊的两种自然的艺术倾向,即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阿波罗是太阳神,代表一种静穆的美,用冷静和理智去观察世界的一种精神;狄俄尼索斯精神是酒神,代表生命的活力。起初两种倾向各自发展,后来结合在一起,希腊悲剧便诞生了。尼采认为,自苏格拉底开始,希腊的悲剧精神就被苏格拉底的理智扼杀了,但尼采预言: " 酒神精神 " 必将重现,新的悲剧时代必将来临。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 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以 公民的幸福生活 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在书中,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并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堪称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 圣经 。
《创造进化论》本书流行于20世纪早期,现代演化综论出现以前。书中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关于 生命冲动 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标志着析格林的生命哲学的完成。《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该书1906年在法国巴黎首次出版,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成熟。生命哲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哲学的范围。?除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和英国过程主义哲学家怀特海这样的哲学家之外,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和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等人都吸纳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
《生命的真谛》是关于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导读,并对唯意志主义哲学观做了简要介绍 像书名所表示的那样,叔本华将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即意志的世界和表象的世界。不可见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可见的表象世界则是意志派生出的虚幻的部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叔本华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对叔本华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哲学思想做了提纲挈领的介绍,第三部分阐述了他对尼采、维特根斯坦和王国维的影响。全书意在揭示叔本华的哲学是西方甚至整个现代人类的奠基性思想。
本书绪论部分介绍了柏格森的生平与思想体系,以及《时间与自由意志》跟柏格森其他五部主要著作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重点对《时间与自由意志》中涉及的三个问题进行了阐释:广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空间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寄生自我与基本自我之间的关系。柏格森认为,广度适用于外物,强度适用于人的心理;空间在于广度,而时间在于强度;空间化的自我是社会化的寄生自我,时间化的自我则是个性化的基本自我,只有当寄生自我符合基本自我时,人才是自由的。但自由不可被定义,因为定义是空间化的,一旦用空间与广度来定义自由,自由就僵死了。《时间与自由意志》中的自由理论是柏格森伦理学思想的根基,后来在晚年著作《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柏格森将其发展为 开放道德 理论,思想出现了重大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