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著作之难懂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将特别致力于把它解释得清晰明白。我希望,那些还不能阅读黑格尔原著的学生能够发现,本书对黑格尔的基本思想已作了尽可能浅显简明的阐述。而且,我相信,那些认真尝试把本书与黑格尔的原著合读的学生,将会发现许多难点已被廓清。 W. T. 斯退士 黑格尔的体系极为庞大。能对黑格尔的整个体系作出述评的著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均属少见。斯退士的《黑格尔哲学》,按照黑格尔《哲学全书》,力求以一单行本的形式展现黑格尔体系的全貌,而不偏于体系的某一部分,这是此书的特点。 贺麟 本书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经典著作,在出版后的近一百年间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本书共分四编,第一编基本原则(黑格尔哲学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黑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大部
阿育吠陀瑜伽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系统的身心锻炼方式。它结合了阿育吠陀的医学思想和部分实践,又抓住了具有5000年文化的瑜伽之根,把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完善完*(*为美)地结合起来。在身体上,它更考虑到了个体的体质之差异,能量之差异,堪称这个时代的瑜伽2.0版。
本书收唯识的论典如下:1. 将世亲《大乘五蕴论》与安慧《大乘广五蕴论》合编;2. 窥基《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略录名数解》;3. 窥基《唯识二十论述记》;4. 世亲《唯识三十论》;5. 无著、世亲《六门教授习定论》;6. 陈那《观所缘缘论》;7. 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8. 范古农《八识规矩颂贯珠解》;9. 附录范古农《法相学课本序》。
本书以梅洛‐庞蒂晚期思想为发展线索,以福科对现象学的批评为收束点,透过梅洛‐庞蒂思想与胡塞尔、柏格森、列维纳斯、福科、德勒兹等哲学家的哲学论辩系谱,将议题部署于三个思考平面上: 身体现象学与身体感 现象学之后的视觉存有学 身体现象学与文化批判 。本书将现象学置入现代人文科学的历史系谱,让我们看到了现象学的极限与法国当代哲学的出发点。 部署 是晚期福科提出的概念,比 知识型 更普遍。福科晚期声称要打破他自己早期所引入的知识/权力分析轴来谈论 部署 ,更多的是在构想一种新的主体状态。而对 身体部署 的关切,是福科,以及本书的作者,仍寄望于激发出崭新的、创造性的主体可能性。 本书初版于2006年中国台湾心灵工坊出版公司,2007年获台湾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 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写作目的是揭示 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在这部敦厚的著作中,罗素将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辟专门章节以作详细论述。 全书具体分为 古代哲学 天主教哲学 近代哲学 三卷,我们将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一二卷为*册,第三卷为第二册,以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开端,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共计80余万字,规模宏大而严谨,通俗易懂,振聋发聩。
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版,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23年崇文书局推出第三版。 前两版,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是依据作者翻译的上海译文版;本次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依商务印书馆2015( 现象学文库 简装版)/2017( 胡塞尔文集 精装版)年出版的修订第三版做了修
本书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先验论证的思想谱系,分章阐述了康德、斯特劳森、维特根斯坦、普特南、戴维森等人的先验论证思想;第二部分深入讨论了先验论证的可能性、有效性、性质及其功能与目的。上至亚里士多德,下至笛卡尔,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可以发现先验论证的个案,不过,康德首先系统地使用先验论证,现代则复兴于斯特劳森。它一般以 何以可能 的追问方式揭示一般经验条件与经验命题或事件之间的先天关系,例如范畴之于经验的先天关系(先验演绎)和一般性的物理客体与自我意识的经验的先天关系(驳斥唯心论)、概念图式之于由时空性的物质对象组成的公共世界之间的先天关系,等等。
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哲学系讲授《存在与时间》十多年的成果;2003年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2006年第二版,2020年修订第三版。 全书语言通俗,并结合日常的生存境遇来阐释;行文中对重要术语都同时给出了德英文,书末还有新编制的 德英汉术语对照表 ,以便对比与大陆通行翻译的差别。
本书是对调息法系统、全面的梳理,70种调息法是基于个人体质的差异确立的,是广义的阿育吠陀瑜伽。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论述调息以及调息的理论基础,讲述的是调息对人体健康的科学性。第二部分综合了印度、西方和中国传统道家的调息法,提供了更系统的调息法,从释义、方法、作用和提醒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总之,该书对调息法做了科学的归类,提供了功能性习练方法;对调息理论的探讨,也有新的开拓,提出了新的调息观。
《唯识研究》是周叔迦先生1933年在北大教授唯识哲学的讲义,由大科学家王季同作序。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将唯识学庞大的体系简明地展现出来。书中概念辨析明了,逻辑论证严密,体系完整,并配以适当的图表,是一部高水平的唯识研究专著。 本书含 绪说 共二十四章,每一章讨论一个特定的主题,史论结合。 书后收有两个附录。一、收入周叔迦先生《 新唯识论 三论判》这一长文,本文乃周先生为批判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破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论》三书而作。二、收入其长孙周启晋先生(红学家、文史学家周绍良之子)的一篇回忆文章。
《晚明王学原恶论》于2018年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今由崇文书局首次引进出版。 本书将 恶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系统梳理了中国哲学史上的 恶 论。 本书首先对先秦及两宋儒者的 性恶 思想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晚明儒者如何在恶的问题上步步展开:王阳明论恶之起源,开启晚明多元的学术风格;浙中与泰州学者突出 念 的当下性与即时性,指出知识活动、心知功能可能会成为恶的帮凶;罗念庵提出良知搀和的问题,指出知见、空言问题带来的弊病及相应的克治工夫;儒家恶论的集大成者刘蕺山对恶的议题做了系统区分与总结。
含《唯识抉择谈》讲稿附笔记一卷,由聂耦庚笔记,吕澂校订,讲稿部分后收入欧阳先生晚年亲自手订的《竟无内外学》中;《唯识讲义》讲稿附笔记共三卷,卷一亦为聂耦庚笔记,吕澂校订;卷二主要由吕澂笔记,并参考了诸同学的笔记;卷三由吕澂笔记。 《唯识讲义》三卷,大陆此后一直没出版整理本,台湾佛教出版社和香港慈氏学会分别在1978年、2013年出版繁体竖排整理本。这三个版本有一个版面上的共同问题值得指出,每一条笔记与讲稿内容的对应关系,都是以讲稿部分 第几页第几行 来建立的,如此在读讲稿时不知该处有笔记,在读笔记时查找对应的讲稿内容也颇不方便。 2021年1月,崇文书局出版了简体本,由南京金陵刻经处负责整理并施以现代标点。该版本用 文后注 的形式在讲稿中用角标的形式重新建立了与笔记的对应关系,极大地方便 了阅读
1998年由三联出版,被收入 三联 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陈鼓应评价其 是具有相当高学术建树价值之作 ,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 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今淄博)建立的稷下学宫(前374 前221),广招天下贤才来此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参议政治;而先秦的 百家争鸣 ,其实主要就是在稷下学宫进行的。 本书主要探讨了稷下学宫的兴衰演变和稷下诸子的思想特点。其中,第一至五章整体介绍稷下学宫的发展和学术面貌。第六至十一章详细介绍了儒、墨、道、法等各学术流派在稷下的交流融合,并涌现出了新的思想流派;着重介绍了稷下主流学派黄老之学的成熟,其代表作《黄帝四经》开启了援道入法、兼综儒墨阴阳的思想传统;探讨了稷下学重要的代表作品《管子》一书中的黄老、阴阳五行、精气论等思想的形成;以及孟子、荀子、宋钘、尹文、邹衍等学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介绍唯识学的历史,下篇分专题介绍唯识学的哲学,史论结合,带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和比较研究性。在讲解的时候,为了初学者易于了解起见,对专门术语,在不违反原意之下,多用现代术语说明。对唯识学与现代思潮的关系,多有精到的阐发。另外,作者绘制了大量的图表,将理论间的逻辑关系简明地表现出来。附录部分收入作者《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一文。
本书有 哈达瑜伽小百科 之称,系哈达瑜伽核心经*之一种,以其缔造的 七支瑜伽 享盛誉于世达多个世纪。此次出版的中文译本,是《格兰达本集》的首个中文译本,以国际瑜伽哲学权威萨海教授的英文译注本为底本,翻译过程中还参照了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其他几个本子。本书正文由经文和经文注释两部分组成。经文以对话体写成,分七章,系统阐释了哈达瑜伽修习的七种方法,即清洁法、体位法、身印法、制感法、调息法、冥想法、三摩地。注释则主要为经文提供背景知识和理解导引,将古老经文带入当下语境,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 瑜伽文库 正知 系列。
本书以《孟子》理义为要,所论建基于扎实的文本细读之上,结合康德学说,依次第而揭孟子哲学之纲宗。作者抽丝剥茧地梳证孔孟学脉相承之理路,指出孟子的贡献在于其上承孔子言 仁 的要旨,明确提出 仁,人心也 ,论明本心之能即人的分定之性,并据此进一步言 尽心知性知天 ,以此确立道德的形上学之宏规。进而援引中西典籍,合古今之论,诠释此宏规的创辟性,言明其有进于《中庸》《易传》之本体宇宙论,且有别于西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随之宕开笔墨,延伸至实践智慧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相关探讨。文辞朴直晓畅,结构严谨有法,所述圆融无碍,孔孟哲学之义趣尽显于文间,从中亦可寻溯儒家学说于当代的深远意义。
本书意在为哲学、史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及研究生提供系统的历史哲学概览,希望对专业内外研究者亦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普通读者亦能藉此书一窥 历史哲学 之堂奥。 全书共九章:、二章分别从 历史 与 史学 这两个基本的范畴入手开始全书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第三至六章及七、八两章分别属于历史 认识论 和 语言(文本)论 的问题。其中的各个问题覆盖了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基本论题,大致反映了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理论全貌。后一章关于 历史评价问题 的讨论涉及与史学有关的道德问题和整体历史观中的进步论问题,是与现实联系较密切的一章。 本书以手资料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勾勒出历史哲学的基本学科性质及理论轮廓,展现、梳理了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基本学术议题;不囿于现有学科框架,力图将视野扩展至狭义历史哲学学科范围之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压力过大,对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关系不满意,缺乏真正的目标?为什么我们似乎在自我设限,阻碍我们的幸福和成功?答案就在于我们的本能。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从商业到人际再到健康,我们都是凭着本能在行事,这些本能是为了帮助我们在被匮乏和危险统治的世界上生存而建立的,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丰富选择和无限联系的多样化世界,这些本能已经过时,而且阻碍了我们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取得成功。书中,进化生物学家丽贝卡 海斯博士为我们提供了简单、可操作的方法,重建我们的本能思维,重新引导它们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