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现象学方法与美学:从胡塞尔到杜夫海纳【正版图书,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张云鹏,胡艺珊 著 /2007-03-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学,其最基本的精神原则是“回到事情本身”,其核心是本质直观和先验还原的方法,以及由此所发现的奠定人类知识基础的“纯粹意识”的意向性理论。把上述精神、方法和理论运用于美学领域,便催生了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现象学美学。本书为厘清其学术理论渊源,以现象学方法为经,上溯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下及盖格尔、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力图从深层为现象学哲学和现象学美学作一个贯通,借以揭示现象学哲学与现象学美学之间、现象学美学诸家之间在方法论方面继承改造发展演变之轨迹。

    • ¥101.3 ¥333.7 折扣:3折
    • 【新华书店自营店】王安石年谱长编(1-6)
    •   ( 1 条评论 )
    • 刘成国 /2018-01-01/ 中华书局
    • 本书在前人编纂王安石年谱的基础上,主要按照年、月、日,对王安石的一生做综合性考述,包括其家族、世系、字号、里贯、生卒年;科名、仕履、功业;创作成就和学术造诣;交游网络;家族盛衰等。在材料的搜集、问题的

    • ¥299.45 ¥792 折扣:3.8折
    • 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 陈望衡 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正版图书,满额减】
    •   ( 1 条评论 )
    • 陈望衡 著 /2007-12-01/ 湖南教育出版社
    • 中国古代没有美学这个学科,但是西方美学涉及到的问题,诸如美,美感,中国人也讨论过,也有许多重要的很有价值的思想,只是不用这样的概念,而且,中国艺术很丰富,许多与美学相关的问题讲得比西方还要精辟、透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是一种相当感性的文化(不是说中国文化没有理性的层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特别重感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一种美学文化。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自己的美学体系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体系呢?这里,作者试着布了一个“阵”:以“意象”为基本范畴审美本体论系统;以“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体验论系统;以“妙”为主要范畴的审美品评论系统;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创作论系统。 本书作者试图建立中华民族都有的一个以“意象”为基本范畴审美本体论系统;以“

    • ¥126.2 ¥383.5 折扣:3.3折
    • 现象学美学史 郭勇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郭勇健 /2017-0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的很终成果。研究涉及哲学家和美学家十人,即胡塞尔、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这十个人物,几乎每个都是大师级的人物,都值得单独用专著来研究。事实上,中国学界此前对于现象学美学的研究也只是个别性、局部性的,本书基本上是抢先发售对现象学的系统研究。美学史往往涉及“历史阶段”的划分。根据以上名单,现象学美学史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现象学美学阶段(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存在主义美学阶段(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诠释学与接受美学阶段(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

    • ¥227 ¥581 折扣:3.9折
    • 中国岩画的审美之维 朱媛 著.
    •   ( 0 条评论 )
    • 朱媛 著 /2013-05-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岩画的审美之维》在文献阅读与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从理性与情感的两极生成出发,从根源意义上论证了图像生成中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原始人审美意识存在的理论依据与实证依据,论述了中国岩画所表达的审美意蕴,驳斥了外否定岩画审美意蕴的主流意见,为中国艺术起源做出贡献。

    • ¥130.8 ¥364.5 折扣:3.6折
    • 美在意象 叶朗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叶朗 著 /2010-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这是一本系统讲述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读本。这个读本主要面向大学生,同时也面向各行各业对美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 美学这门学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本学科的前沿研究课题。在这个意义上,这本美学原理的读本,同时又是一本研究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学术著作。我力图在综合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研究往前推进一步。 20年前,我曾组织了一批年轻学者开展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并把研究的初步成果写成《现代美学体系》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那本书在突破我国50年代到80年代美学原理狭窄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以及吸收中国传统美学成果和西方现当代美学成果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我现在写的这本书在一些理论观点上和那本书有承接之处,但是书的总

    • ¥351 ¥953.37 折扣:3.7折
    •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波] 塔塔尔凯维奇(Wladyslaw Tatarkicwicz) 著,刘文潭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波] 塔塔尔凯维奇Wladyslaw Tatarkicw /2006-08-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由于对美学的发展和艺术性的广泛诠释,本书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地位。这本巨著,由于对美学的发展和艺术性的广泛诠释,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地位。自本世纪以来,这等分量的尝试可谓。作者是一位哲学史、艺术史、艺术批评和古典学识的,他将欧洲美学的发展和盘托出。该书英文本的问世,将使我们在一个十分长久的时期,从事极有意义的研究。 本书叙述史论结合,以问题讨论为经,以史料分析为纬,构思独特,写法新颖,“是一部不朽的美学通史”,在波兰初次推出后,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文字翻译并出版,引起巨大反响。塔塔尔凯维奇“不单给我们指引了方向,并且在航行的中途,还用他累积起来的智慧向我们讲解天上的星座、海底的珊瑚,以及在这片海洋上发生过的许多故事”。

    • ¥251 ¥857.37 折扣:2.9折
    • 影响传播学发展的西方学人 戴元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戴元光 /2012-05-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本书介绍的十一位西方学人,都是和传播学研究或传播学发展有勾连的学者。罗伯特·帕克是从社会学视角研究大众传媒的奠基人,马尔库塞提出了媒介意识形态观,维纳是控制论的提出者,特奥多尔·W阿多诺是“文化工业”理论家,麦克卢汉是媒介理论的播种者和解放者,鲍德里亚是多维视野的社会与传播研究者,迈克尔·舒德森的新闻思想则成为“进步主义时代”的“美国模式”,哈贝马斯提出从公共领域到交往行为理论的传播学理论,斯图亚特·霍尔是文化研究先锋,詹姆斯·W凯瑞提出了传播仪式与仪式传播思想,莱文森则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立体型的多面手、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的传播学发展。

    • ¥159 ¥457 折扣:3.5折
    • 审美意识形态 (英)伊格尔顿 著,王杰 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英)伊格尔顿 著,王杰 等译 /2001-07-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审美意识形态》是一本比较艰深的书,它以20世纪德国美学的重要理论为对象,对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马克思、本杰明、阿多诺等对20世纪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家”的理论作了深入的意识形态剖析,对于深化意识形态的批评方法,反思阿尔都塞学派研究思路的局限性,都作出了非常富于启发性的分析论证。我相信,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对于我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设,能够起某种推动和促进作用。

    • ¥125 ¥385.37 折扣:3.2折
    • 美在意象 叶朗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叶朗 著 /2010-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这是一本系统讲述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读本。这个读本主要面向大学生,同时也面向各行各业对美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 美学这门学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本学科的前沿研究课题。在这个意义上,这本美学原理的读本,同时又是一本研究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学术著作。我力图在综合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研究往前推进一步。 20年前,我曾组织了一批年轻学者开展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并把研究的初步成果写成《现代美学体系》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那本书在突破我国50年代到80年代美学原理狭窄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以及吸收中国传统美学成果和西方现当代美学成果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我现在写的这本书在一些理论观点上和那本书有承接之处,但是书的总

    • ¥351 ¥1011.37 折扣:3.5折
    • 美在意象 叶朗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无忧售后 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叶朗 著 /2010-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这是一本系统讲述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读本。这个读本主要面向大学生,同时也面向各行各业对美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 美学这门学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本学科的前沿研究课题。在这个意义上,这本美学原理的读本,同时又是一本研究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学术著作。我力图在综合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研究往前推进一步。 20年前,我曾组织了一批年轻学者开展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并把研究的初步成果写成《现代美学体系》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那本书在突破我国50年代到80年代美学原理狭窄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以及吸收中国传统美学成果和西方现当代美学成果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我现在写的这本书在一些理论观点上和那本书有承接之处,但是书的总

    • ¥530.96 ¥1614.18 折扣:3.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