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帛本《易》的出土,一部较为完整的今文《易》本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人面前。作为今人,我们能重见田何今文《易》传本,何其幸也!此本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于是,鄙人对今、帛本经文中的一些相异之字作了初步的考证,并对今、帛本经文中的某些今、古文,依据传统资料认真地作了辨析。然而当我完成这一工作刚刚交稿后,由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竹书”)于2003年年底出版,并承张晓敏先生赠我该书第三册,其上有濮茅左先生用了极大功力整理校释之竹书《周易》三十四卦经文。此书因为是战国时的竹书古文本,而这一文本为我前期有关《周易》六十四卦今本与帛本之今、古文的考证工作,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原始文字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 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 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