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孟子》一书是继《论语》之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 民为贵,社稷次之,郡为轻 的民本主义思想。
《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相传为曾子所做,其中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本书用漫画的形式,以善解、生动简单的语言将这些金句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又将晦涩难懂的字词作了注音,包括一些通假字和多音字,让孩子们更能享受阅读的快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儒家文明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千回百转,一直延续下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侵入,封建王朝的解体,尊孔读经正式终结,儒家文明受到严重的挑战,儒家思想也是几经曲折,但依然保持着活力,对中国的政冶、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的影响。 儒家文明与中国文明在地域上的错位,表明二者不是等同的。儒家文明以中国为发祥地,以中国东部为中心,其地域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的地域性文明;中国文明则是以儒家文明为主体、包括其他文明因素在内的多元文明。 儒家文明虽然不等于中国文明,但是毫无疑问,中国文明是以儒家文明为主体的,中国原地区的文明是典型的儒家文明。东亚其他国家接受了儒家文明,而且在基本内涵上并没有突破中国儒家文明,因此我们这里讲儒家文明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儒家文明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千回百转,一直延续下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侵入,封建王朝的解体,尊孔读经正式终结,儒家文明受到严重的挑战,儒家思想也是几经曲折,但依然保持着活力,对中国的政冶、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的影响。 儒家文明与中国文明在地域上的错位,表明二者不是等同的。儒家文明以中国为发祥地,以中国东部为中心,其地域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的地域性文明;中国文明则是以儒家文明为主体、包括其他文明因素在内的多元文明。 儒家文明虽然不等于中国文明,但是毫无疑问,中国文明是以儒家文明为主体的,中国原地区的文明是典型的儒家文明。东亚其他国家接受了儒家文明,而且在基本内涵上并没有突破中国儒家文明,因此我们这里讲儒家文明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别裁”,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南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大到齐家、治国、乎天下.小到个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要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 《论语》一书蕴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现代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思潮,都不能掩盖《论语》的光辉;相反,却一遍又一遍验证着它的普世与。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录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也有其弟子们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论语》的地位非常高,影响非常大。到了东汉时期,《论语》已被列入经书之列,成为学者之书,对其的研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后代学者对其注疏者不计其数:宋代大儒朱熹视《论语》为经典中的经典,并作《四书集
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明确认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