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这样一部书,它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闱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
《论语新注》是袁行霈教授主编的《新编新注十三经》中的一种,整理者是北大孙钦善教授。此次整理以南宋蜀刻本邢昺《论语注疏》为底本,校以清嘉庆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学所刻阮校邢昺《论语注疏》本,定州汉墓竹简残本《论语》、日本正平版双跋本《论语集解》、知不足斋本皇侃《论语义疏》、清覆宋理宗淳佑十二年刻本朱熹《论语集注》,并参考、酌收《经典释文》和阮元《论语注疏校勘记》的校勘成果。作者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校勘和注释两个方面,其中校勘以校正误爲主,酌校异同,校勘范围包括文字和分章;注释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语意、文意的训释,名物、典制等具体事物的考释,抽象思想义理的诠释。前言重点对《论语》一书的成书、流传以及后世重要的整理和注解作了清晰细致的梳理,使读者能够较好地了解《论语》一书的版本源流情况。在疑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列儒家经典“四书”,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推荐阅读元典。《孟子开讲》是鲍鹏山教授继《论语导读》《大学中庸导读》《道德经导读》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对传统经典做现代解读的新
《华杉讲透论语》作者华杉,综合了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贤的经典阐释,用409篇轻松畅快的解读文章,带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讲道理、的教学现场,平白如话,亲切有味,读起来毫不费劲。 即使你对文言敬而远之,也完全不了解先秦历史,但只要跟着华杉的解读,《论语》就字字明明白白。华杉钻研《论语》三十年,吃透了贯穿始终的 仁 的价值,融汇了历代注家刘宝楠、朱熹、王阳明、曾国藩对《论语》原意的不同解释。正本清源、深入浅出,把《论语》从春秋传承至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讲得让你豁然开朗。 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新华书店旗舰店】 尚书集释,中西书局 作者 屈万里 著 著 原价 ¥48.00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 2000-01-01
《礼记》中有一些制度通论类型的文章,如《王制》、《文王世子》、《礼运》、《郊特牲》、《大传》、《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儒行》、《大学》等,类似于孔子所说的“君子儒”的作品。研究战国秦汉儒家思想,《礼记》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这些“君子儒”们“立于礼”、“约之以礼”,以礼为人情之节文,将礼作为一种物质与精神、道德生活的仪轨来自我践履,博学笃行,将仁义礼智信和谐同一。孔门后学如曾子、子夏、子贡、子路、冉有、有若、子游、子皋、公孙尼子以及再传弟子乐正子春、子思等,无不是从古礼中发现仁义之心,体味礼义,在丧祭之类的各种仪式中恪守着礼仪成规,逐渐发掘出古礼的真精神,对
序 例往余读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依天理,批间郤,恢恢乎游刃余地。”心好其说。以为宇宙事物之会成,莫非有理,斯莫不有间。得其理,入其间,凡事物之会成,皆有以解其所以然,而后乃不为事物迹象所困,而有以深识其中,而离合运用之。盖今西人质力制造之事,民群平治之局,骎骎皆远出我。而一探其底,尽若有庖丁之意行其间者。而其教授童蒙之法,尤为循自然之理,使学者可以不竭神智而深入其间,因以得其运用之方,为益有似于庄生之旨也。我国文字之学,自来号为难究。自学校师袭西法,而文字之教授,独仍旧贯,无所变进。而岁割月折之病益见,学者徒靡心力而收寡效。夫不得其所以组织会成之理,而摩抚于外之迹似,而求以能其事,其徒劳而无功,固其宜也。吾国之论文法者,首推丹徒马氏之书。然继而究之者甚少,故其
《孟子正义》在汉代赵岐注的基础上,博采经史传注及清代经学家对《孟子》的解说,对于典章名物制度等详加考辨。本书的整理工作,以咸丰十年刊本为底本,参校了《焦氏遗书》本,对于书中的引文,逐一核查原书,纠正了讹误,并为全书加了标点。此次推出的简体横排本,是在《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孟子正义》的基础上改排而成,保留了书名线和专名线,重新做了编校加工,纠正了不少原书的讹误。
本书论文十九篇,主要是关于明代经世诸儒的一系列个案研究,书中前三篇为明代思想史研究一般通论、后三篇涉及清初思想。深入讨论真德秀《大学衍义》和丘濬《大学衍义补》,是对经世之学做理论层面的思考,之后展开湛若水、叶春及、吕坤、项乔诸儒的专题,是论述经世之学从中枢到地方再到乡里展开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