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常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哲学思考录,要思考大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尼采,现代最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1844年10月15日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附近的勒肯村。 这本书名义上研究的是古希腊的悲剧艺术,实际上却是尼采借希腊艺术为题发挥自己的思想。他在为苦苦折磨他的生命意义问题寻求一个答案,并且已经显示出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的根本分歧:叔本书全盘否定人生,他却竭力借艺术肯定人生。在书中,他集中抨击了始自苏格拉底的科学主义人生态度,连带也攻击了基督教。 译者于十多年前对尼采哲学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出版了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86)、《尼采与形而上学》(1990)和译著《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选》(1986)、《尼采诗集》(1986)、《偶像的黄昏》(1987)。后来,又陆续翻译了尼采一些作品,尚未出版。这本书是译者从中选取一些篇章或段落,编成了这个读本。全书54节的标题,除少
本书精选世界最为重要的哲学爱,选取他们论述自己“核心思想”的经典性著作荟萃而成。辑是哲学大师们的思想自述,第二辑讨论最经典的形而上问题,第三辑讨论最经典的认知论问题。哲学大师的形象和他们思想的脉络及其关注的焦点,尽在其中。
本书阐述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是20世纪中西方普遍流行的各主要流派和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20世纪是西方哲学的繁荣时期,各种学说纷纷出现,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也是一个轮换多变的时期,哲学之花朝放暮谢,匆匆来去,叫人目不暇接。它们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发人深思的问题,促进了人类哲学思想的繁荣。 现代西方哲学虽流派众多,看来漫乱无序,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内在逻辑,掌握了它,就把握住了它的发展脉络,就有利于对它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大体可分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两者都来源于西方近代哲学。科学主义思潮来源于近代英国经验主义。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原是唯物主义的,后至贝克莱转化为主观经验主义,而后至休谟又转化为不可知主义的经验主义。科学主义思潮就是休谟的不可知主义
《南开哲学教材系列:欧美哲学通史(精编本)》分为古希腊罗马哲学和中世纪哲学两部分,介绍了古代西方的各派哲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既采用一些通行的办法,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方面叙述某位哲学家的思想,同时也加进了“语言哲学”、“真理观”等一些具有较多现代意味的内容。
本书旨在描述与剖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历史演进过程。全书除“导言”与“结语”外分为五章,既评述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演化轨迹及其结构机制,梳理其由“启蒙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再到“艺术的辩证法”的学理脉络,以展现其理论想象的真实图景;又考量它与中国经验遇合时的复杂纠缠。凸显其批判精神的理论贡献与理论盲点。当前全球学术生态的布局已表明,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思想精神仍存在,它所引起的反思与突围恰是其学术生命力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