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浩瀚无边,烟云如海,难以理解,由是佛学随之难知难解;举凡佛学之研究,不得外于实证,否则一切研究必如飘萍无根,终究只能戏论而无真实义可得。是故若欲确实深入佛学者,唯有依止于实证者所造之论著,方能得其义而广其理,依之研究及传授者,方得契佛法之主旨,免于戏论之言。《佛法概论:三乘菩提概说》始从粗浅之二乘菩提,末至胜妙深密之佛菩提,希皆一一举述。令人藉此浅深次第渐渐熏习,终至能将佛法之成佛之道了然于心。《佛法概论:三乘菩提概说》由方竹平编写。
唐宋以降,禅宗逐渐渗入中国文化深层,推动了儒、道二家的鼎新——就连新儒学启蒙人物周敦颐都说,自己所领悟到的心法,实则源自黄龙慧南(临济宗黄龙派创始人)。而被日本尊为主流文化的禅,也是临济宗传入,并成为了日本禅宗的主流。 千百年来,临济禅以彻骨彻髓的般若智慧,为东方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其精髓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中、贯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试想:我们哪一个男人没有经历过“当头棒喝”?哪一个女人没有体会过“十八变”?而这些,都是临济宗的公案…… 《禅机·领恬》丛书,从临济宗千年传承中、从数千位禅师的万则公案里,精选出了一百枝的优昙花,呈现给您。愿您在机趣百出的品读中,感受古代禅者神韵,启迪般若智慧,觉悟人生真谛。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同样辛苦同样努力,结果为何千差万别?缘于有人用心在忙,有人用身在忙!用心在忙者,忙得乐在其中,业绩喜人;用身在忙者,忙得疲惫不堪,碌碌无为!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是用身在忙的无奈的大忙人。用身在忙,好比无头苍蝇,终日劳而无功,忙又何用? 人在旅途,最怕疲于奔命、最怕茫然若失、最怕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 愿这本《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能帮助每位大忙人,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身为当代著名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专家的康菲尔德,结合佛法禅修与心理治疗两大领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佛法的心理疗愈经典著作。 《慧心自在》将禅修思想与现代心理学结合,并将灵性修行落实于日常生活中,且从心智的专注力和观照力转到心灵的情感疗愈。一开始就先从神圣性与慈悲谈起,勾勒出一种对心理学与人类生活的积极且正面的态度。 《慧心自在》共分五大部分:部分解释了佛法如何看待心理健康与意识;第二部分详细说明如何透过修习正念,以获得心灵的疗愈和觉醒;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如何转化不健康的情绪;第四部分讲解佛法心理疗愈学使用的方法,从专注与观想的力量,到复杂的认知上的训练,以及具有转化力量的社会实践;第五部分探讨意识境界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即心灵极度安乐与解脱的状态。 《慧心自在》语言平易近人
身体是隐喻性的,这不但意味着身体是一个自身关联统一的存在,也意味着身体并不停留于自身,身体超出自身,向世界之网开放。正如西美尔说,生命就是对生命的超出,同样,身体也总是要比身体多出一点什么。这多出的一点既是意识,也是事物、即是语言,也是历史,既是可见者,也是缠绕在我们身体中的不可见者。换言之,身体在它自身中就蕴含着一种可能的他物并且始终他物开放,由此,身体也就成了一个开放的世界。这其实是梅洛—庞蒂从格式塔心理学中得到的一个教益。身体超出身体,只有当它向世界和事物开放时身体才成其为身体,而事物也只有经由身体才成其为事物。 事物与身体一样,也是由同样的肉构成的,因此,它们原本就是一体的,它们处在同一张世界之网之中。不过,在这一世界网络中,身体处于核心的位置上。也可以说,它是由
《永嘉禅讲座(初级)》,包括《止观入门——天台教观略讲》和《禅修要义——〈永嘉禅宗集〉选读》两编,主要内容有永嘉禅概论、初级修学四禅八定的方法和相关禅定境界,以及《禅宗集》中对于初学行人在实修方面的具体指导。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其在全文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深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对自然、思想、智慧、灵性的分享、生命的责任及意义等重要生命课题的集中探讨。克氏一如既往地强调,我们不应追随任何人,而必须完全做自己的明灯。悲伤的终点是爱。有这种爱的地方,就有慈悲。而那样的慈悲具有它自己的完整而不可分割的聪慧。当那样的聪慧采取行动的时候,那行为永远是正确的。有那份聪慧的地方,就没有冲突。
这本《漫谈弟子规》是索达吉堪布写给每一个人的。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是否学佛,都能够从中获益。 《弟子规》是古人的经典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树根。这些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待人接物的道理,看似基础,然而实际上,当今人们的很多问题,都能在《弟子规》里找到解决之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弟子规》,都有助于提升人生的品质和层次,培养起完善的人格,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 本书中,索达吉堪布旁征博引,通过大量世间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与教证,不仅对这部儒家文化经典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风趣的讲解,而且从业果、依师、无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观念角度进行了补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索达吉堪布说:“《弟子规》也是佛菩萨的一种加持。”
这本书,是李零阅读经典四部书(《论语》《老子》《孙子》《周易》)的第三本。前两本《去圣乃得真孔子》和《人往低处走》,在2008年年初已出版(均已加印),而第四本(《周易》)还需等到张政烺整理本马王堆帛书《周易》出版后才能写定,预计要到2010年交稿。所以,《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在2009年6月杀青后,拟在年底单独推出,延续读者对此一书系的关注。 对《孙子兵法》一书,不易研究,更不易写好。在历史上,对于《孙子》,一直缺少第一流学者做深入研究。清代考据学发达,《孙子》仍然无人理会,只有孙星衍,自称“孙武之后”,辑刻了一部《孙子十家注》,但孙星衍这本书也并非注本,只是辑本,为后世积累了一些材料而已。 李零对《孙子》情有独钟,这在研究先秦的学者里都是很少见的;并且他研究《孙子》时
《地藏本愿经》是一部记录地藏王菩萨修行誓愿和修行法门的佛教经典。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地藏菩萨同观音菩萨一样,是民间崇奉的佛菩萨之一。《白话地藏本愿经/佛教文化经典丛书》在《地藏本愿经》经文注译之后,附上了《四十二章经》的经文注译。《白话地藏本愿经/佛教文化经典丛书》采用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地藏本愿经》,是一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经典著作。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之一,他们中涌现出了大批*的科学巨匠、思想艺术的大师、*级的政治家、卓越的外交能手、石油王国的巨子、传媒帝国的巨擘、华尔街的天才精英、好莱坞的娱乐大亨,等等。据《福布斯》杂志统计:世界前400名亿万富翁中,有60人是犹太人,占总数的15%;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了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世界十大哲学家中,有8人是犹太人。可以说,犹太人的左手拿着巨额的财富,右手捧着智慧的宝典,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