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0年,石头希迁降世,继承了六祖的衣钵。石头禅师枯坐寻思十数年,终于彻悟得道。后又有大颠禅师奋力弘扬、丹霞禅师烧木佛取暖……禅的智慧渐趋饱满,足以鼓世人之心帆而破世道之浊浪。 千百位禅师的灵感,帮你打碎烦恼人生的重重恶浪。禅,助你发现心灵的内在依靠,使难以排解的焦虑自然消散;禅,引导你实实在在地撞破魔障、认识自我、自我。
本书从中国成千上万座佛教寺院中,撷取七十五座佛教寺院,通过介绍发生在这些佛教寺院的九十三个故事,既向世人展示佛教所蕴藏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向世人揭露封建统治者通过佛教寺院,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斑斑劣迹。
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 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直到他圆寂前说出这一偈,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挺着大肚子游走街头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从此,原本庄重的弥勒佛像,变化成了你我所见到的那个形象,不仅被请进中国的寺庙,还漂洋过海到东南亚、朝鲜半岛、日本……凡是佛教流传
作为成年人,我们唯有察觉和接受真实的自我,才能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起责任。随顺生命的湖流,自然地成长并且把握人生。《活出完整的生命》的重点即在于探索我们生命的根源——童年经验、“自我”的形成、生命里的“未完成事件”,通过作者十多年来在心理咨询及修行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实际经验,并辅以易经、禅、瑜伽等智慧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幅身心灵疗愈和成长的入门地图。 书中介绍有各种实用的自我治疗及修行方法,并配合大量翔实的咨询与治疗个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堪称为在中国本土语境中的身心灵启蒙力作。
《佛教的故事》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力图通过一种全新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生及在中国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希腊语来探索佛教,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佛教的故事》通过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和科学简明的编排体例将流畅生动的叙述文字和丰富精美的珍贵插图有机结合,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力和愉快体验。
本书是韩国著名高僧法顶禅师回首出家五十年的生活,亲自选编的散文精选集。韩文版再版48次。 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住在“丰饶的监狱”里时,法顶禅师独自生活在深山孤寺,与鸟兽同坐,看水流花开,感受四季,思索冥想。不被时间追逐,外在清贫而内心丰腴。 早春时节柔声歌唱的赤翡翠,清晨时分啜饮山泉的小兔子,干涩的风声和湿润的水声……在书中,他对大自然和人心的独到感受描写,清新隽永;人类所受到的束缚与占有成正比,如今工业社会使我们在时间面前愈加冷酷和刻薄……他对社会的批判,睿智尖锐。 这本包含着人生真谛和启发的“生活教科书”,没有堆砌的概念名词,只有令人向往的生活体验和引人共鸣的透彻感悟。它对于“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做出了的回应,引导我们跳出日常的思想桎梏,把视线转向时间之外的无限世界,让我
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学者先生曾就中国古代谋略做过系统讲析,其讲记以《历史的经验》为名,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85\\1986年分两册出版。册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第二册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素书》名为黄石公所传,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楚,兵机谋略,多得是书之助,张良之后,此书不知去向,至晋,有人盗张良墓,于玉枕处发现此书,始得再传于世。本书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1990年我社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
有不少学者常常这样讲:“佛教产生于印度,发展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每次听到话,总不免要兴起许多感慨来,在宋以前,我国佛教非常发达,当明有八个主要的大宗派,其中禅宗是有中国特色、最能体现佛陀本怀的一大宗派。那时禅宗的法脉几乎遍及整个大江南北,并东传日本、韩国,南达越南等地。南宋以后,我国佛教开始慢慢走向衰落。到了近代,佛教的影响力就更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与中国后期的佛教脱离社会现实的修行作派有关。
很多人认为,虽然我现在比较苦,为了升职天天加班,为了人际关系天天应酬,说很多不想说的话,做很多不愿做的事,但这都是为了将来。我宁愿现在吃点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学校出来以后,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工作以后,为了不落人后,为了拥有房子、车子等与面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房奴、当车奴,把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追求财富当中了;熬白了头发,耗尽了精力,在两鬓斑白、满面皱纹、风烛残年之际,即使有了再多的钱,身体也已经无法享受了。 我们想想: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什么时候我们得到了幸福?…… 针对生命中这种困惑和痛苦,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
凡是能够看到本书的,就是有福之人,若是能够一气到底地读去,息念静心,反复地咀嚼玩味,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且踏实地奉行照做,就是大福之人。若是能够再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则成圣成贤做佛做祖的道理,都在本书之中了!人生在世,若是不能够见到这本书王,则就长劫地沉沦,很难出离轮回,这样岂不是太不幸了吗?而且《感应篇》的注解,是如此的明白,如此的详尽,如此的透彻,如此的恳切,不仅只是耳提面命,不但只是大声疾呼,而悲天悯人的胸怀,可以说是声泪俱下。所以有缘读到本书的人,自然应该立刻地回头,又有什么好再犹豫怀疑的呢? 本书中所记载得到恶报的人,他们就像野鸭一般地趋向死亡,甚至到了死的时候,都不能够觉悟,这都是因为他们一生当中,没有机缘能够读到《感应篇》。所以《感应篇》对人生的裨益,岂只是转
继克里希那穆提、之后,又一位智者之书为我们点亮人生的智慧之灯。作为全球的禅师,阿姜查被称为我们时代的智者,他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对困扰我们的最深奥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我们活着为了什么?生活的真正归宿是什么?怎样才能快乐地生活?这些近乎的问题,在《这个世界的真相》中都能找到答案,在阿姜查看来,这些问题只是存在于呼吸之间的简单问题。如果你能呼吸,你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他的书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能以一种格外简单的方式自然地融入我们的心灵。与生活在都市中奔波、劳碌的人们能轻易地发生对接与碰撞。他的书,是献给都市心灵的田园牧歌,是进入疲惫心灵的一捧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