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与引诱(珍藏版)》是一部哲学随感录,记述了学者张志扬的系列哲思,包括自画像与面具(承受与反省)、道德是完善者的原罪(放逐与疏远)、解脱中复活的信守(理解与)、“你是世界的光,我却在黑暗里走”(虚无与上帝)这四个部分。
《禁止与引诱(珍藏版)》是一部哲学随感录,记述了学者张志扬的系列哲思,包括自画像与面具(承受与反省)、道德是完善者的原罪(放逐与疏远)、解脱中复活的信守(理解与)、“你是世界的光,我却在黑暗里走”(虚无与上帝)这四个部分。
《怎样读懂佛经:从文字到般若》告诉读者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什么样的经典,帮助读者制定自己的读经的计划。深入佛经的世界:包括深入佛经世界的步骤、佛经的逻辑、佛经的应用等。 佛经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教义,是引导众生通往真理的指南。当我们了解了经文的意思之后,应该思考经文对自己的意义,将经文内化为自己身心的修持,把佛经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佛经入门:包括佛法和佛经的准则、佛经的基本元素、佛经的翻译等基本问题。 诵经:包括佛教修持的重要方法、念诵佛经和阅读佛经的区别、日常修行仪式等常识。 大藏经:概述大藏经的内容、介绍汉文大藏经的知识。
《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儒家道德文化及其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挖掘整理,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哲学的反思,加以高度的归纳和概括,并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的主要特色:一是资料翔实,言之有据。二是解读现实,服务社会。对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研究,不仅可以填补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而且对于丰富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内涵,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
该书为2014年10月召开的东南亚宗教研究高端论坛的论文集
《圣像的修辞: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以符号人类学为主要方法,探讨明清时期基督教和反基督教绘画中基督形象的呈现形态及其人类学意识。《圣像的修辞: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力图呈现如下三个层面的内涵:首先,基督教绘画中基督形象的符号形式;其次,各种不同形式之基督形象的符号微调过程;最后,通过分析种种基督形象的表现方式,呈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大变动时代不同社会群体的人类学意识。《圣像的修辞: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较细致地分析了基督教绘画艺术的赋予形式,尤其是它所基于的民俗文化折射在基督形象上的要素,以显示各种不同形态基督教绘画的特殊的修辞学含义。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作为对治一切烦恼的良药,亦称生活的艺术。 内观就是如实观察,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本书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