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李叔同(弘一法师)关于生平经历、艺术教育、处世心得等内容,附录收录了丰子恺、夏丏尊、启功等文化大家对弘一法师的回忆性文章。丰子恺说“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夏丏尊说“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弘一法师告诉我们人生要活得有意义,平常事物亦值得我们欢喜与认真,他也用这份人生态度,演绎了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很好人生。
《水木格言》是藏族格言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又译为《水树格言》《水木论》。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以“水”做比喻,含139首格言。另一部分以“树”做比喻,含100首格言。写法上采用四行一段的民歌体,两句为喻,两句指实,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民间典故、谚语等媒介,运用丰富的比喻、推理方法来叙述社会生活中的宗教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修行方法等,来解答人们的困惑。
本书探讨和论述心理学和宗教学中关于宗教心理行为的解说与干预。宗教形态的心理学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科学的含义,即科学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科学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宗教心理的研究。这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是宗教的含义,即宗教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式和教义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说明、解释和干预。世界宗教传统中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大流派。无论哪一种宗教和派别,都关注人类心灵的性质、构成、功能和活动,都有对人类心灵生活和心理行为的系统阐述与干预。宗教形态的心理学考察宗教活动的心理性质、宗教信仰的心理起因、宗教崇拜的心理功能、宗教皈依的心理过程、宗教意识的产生发展、宗教心理的教养培育、皈依的心理转换和改变、信仰
本书从佛教从东汉时传入中国开始讲起,详细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荣、鼎盛等几个阶段,以及佛教在中国衍生出的各种分支与流传的时间和地域,重点讲述了佛教在中国的本土服务性的过程,即禅宗最终成为中国佛教主流的内容。
莲花生大师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开山祖师,8世纪的有名佛学家、宗教实践家。在众多来到西藏弘传佛法的外籍僧人中,他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一位。莲花生大师在西藏弘法时留下许多佛学论著,比如《西藏度亡经》、《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直指觉性赤见自解》等。这些古老的珍贵教法不仅对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整日忙碌、身心困重、被烦恼煎迫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不可小视的启发作用。本书将莲花生大师的生平故事贯穿文中,不仅再现了一代佛学大师的传奇经历,而且更重要的是,将莲花生大师的佛学智慧呈现于世人面前,告诉人们如何对治心上的烦恼,怎样认识我们的那颗心、如何用正向的心念转变自身所经受的苦痛。
陆丽青用当代中国宗教学中具有科学创新意义的理论与方法对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概括和分类,作出了比较准确全面的评价。资料丰富而又翔实可靠,理论分析深入而又合理可信。《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抛弃了西方那些弗洛伊德批判家们的偏见,为我们绘出了一幅作为深层精神分析宗教心理学创建者的弗洛伊德真实可信的全景图像。读了本书之后,读者心中定会对弗洛伊德的宗教学说有一种耳目一新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