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都会推动各国藏学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拓展研究视野、相互学习和借鉴各自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大有裨益。 当前,随着有关西藏的音乐和影视作品的不断推出,人们对西藏独特神秘的宗教文化、变化莫测的高原美景及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深信,此文集能够使广大读者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遥看这片神奇的土地,从而进一步了解藏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深邃内涵及藏民族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部兼具历史知识与动物学研究视野而又令人陶醉的著作,作者展示了自己历史学家与动物爱好者兼具一身的广博视野,摆脱生物学知识的羁绊,从 富有意义的“传统”入手对不同动物进行分类,为我们织就了一幅包含神话、历史、艺术、科学、哲学与文学的跨文化绣锦,给动物王国抒写了一封内容丰富、结构精巧的情书。
本书为“基督教经典译丛”之一种。本书主要选自于其《》第三卷第六至第十章的内容。《要义》中的这个部分在历史上常被称为“金书”,因其语言及内容的独特之处,而常被从《要义》中单独抽出来,作为单行本出版。从语言风格上看,加尔文在这一部分极少在其他章节常见的与论敌进行论战的写作风格,而是用平和甚至从内心流露出的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来论述这个部分的主题。从内容上看,他在这个部分非常清楚地阐述了基督徒生活的基本特征,谈论到人们常关心的信仰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基本关系。因为这些特点,对于没有时间读完三卷本的《要义》的读者来说,读这个单行本能够对加尔文在《要义》所要表达的思想会有一个基本了解,所以作为单行本在以往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
纸马,是一种民间木刻纸印神像画,主要流传于河北、山西、云南、江苏等地。“神码”正是河北内丘县本土的纸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间信仰的媒介。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神码”这一民间造物进行再现,一是分析其图像,考证其神祇原型和发展历史;二是考察其田野原境,展现内丘地区的民间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心理。本书既论述了民间信仰,又展示了神码版画艺术,配有插图200余幅,亦是珍贵的神码图像资料。
本书介绍了中国炼丹术的发生、发展情况和主要内容(炼丹场合与设备、炼制、炼丹术文献、与医药的合流等),并分别叙述了、硫化汞、三个独特类型的丹剂,同时将各有关文献中比较实际而有意义的丹剂140余种,分为升丹类、降丹类、烧丹类、对丹类四个类型,详述其主治、组成、制法和运用。未尽之意在附篇中逐条交代,并编有中国炼丹术大事年表。
本书是《中国民间崇拜》(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丛书第六卷,从本卷开始进入本系列第二部分,论述在中国受到膜拜的男神和女神、文化英雄、神仙、妖怪(genii)、神秘性和神话性的人物,换句话,即“中国的万神殿”。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科学而充分地对待这一主题,似乎是碍于其庞杂,也可能是由于其艰难,因为这需要进行极广的研究工作,需要全面具备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儒、释、道“三教”知识。
《西藏宗教之旅》共分7章。第一章吐蕃的前弘期佛教介绍了前弘期佛教在吐蕃的传播以及从印度、汉地两处传入的佛教在吐蕃的冲撞。第二章吐蕃的后弘期佛教阐述了佛教在吐蕃的复兴,藏族大泽师仁钦藏卜和印度高僧阿底峡对佛教在吐蕃传播的贡献以及后弘期吐蕃出现的大寺院。第三章西藏喇嘛教的基本特点则就藏传佛教的教理基础、重要教派、教派之争以及喇嘛的个人行为进行阐述。第四章西藏主要教派的教理,先分五部分介绍藏传佛教的曼陀罗、受度、灌顶仪式、法身。幻身、智慧身以及心、光明等佛教概念及教理;再就觉囊派、噶举派、宁玛派、断派以及密宗的教理加以分析;最后总结了藏传佛教解脱教理的特征。第五章重点介绍藏传佛教寺院僧众的组织、等级、职能、宗教历法、节日,以及寺院的财产和管理。第六章则对一般学者较少关注的西藏民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