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仪式的建构与表达·滇南建水祭孔仪式的文化与记忆》从纵横向两个方面研究了祭孔仪式在一个边疆小城的发展与演变图景。纵向研究遵循了仪式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历时性的研究视野;横向研究是在纵向发展的路径上对一些典型场景的截面剖析,以此展示祭孔仪式和儒学在社会中的命运沉浮。在纵横向的分析中,一个边疆小城的文化事项祭孔仪式,被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作者结合历史资料和社会学理论,对祭孔仪式在地方的社会融入和表现进行解读。虽然只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史缩影,这却是一个关于儒家文化记忆的问题儒家文化的存在方式及其表现。
福州流传着许多奇异、生动的民间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又保留了人民群众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习惯,特别是故事中许多方言词语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灵魂与身体:盖伦的医学与哲学》是《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丛书》专著之一,系西方古典哲学专著。《灵魂与身体:盖伦的医学与哲学》讨论的医生盖伦(Claudius Galenus, Galen of Pergamon)是一位有着很高哲学素养的名医。盖伦不同仅时处于哲学传统和医学哲学传统之中,还试图结合这两个传统来处理哲人和医生们都关心的灵魂话题。《灵魂与身体:盖伦的医学与哲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
浮梁,这个与瓷器和茶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千年古县,随着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讴歌和王敷《茶酒论》内“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赞誉,早已在世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浮梁山水宜陶,她用母亲的乳汁孕育出了世界瓷都景德镇。“高岭土”的开发利用,不仅提升了瓷器的质量,也因其英文名字Kaolin,把景德镇瓷器和中国写在了一起。
本书共有四章,章导论: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第二章口承文化的文化轨迹。第三章有形民俗的文化形态。第四章心意现象的文理透视。作者按照民俗学的分类,通过三个方面来呈现口承文艺的文化轨迹、有形民俗的文化形态、心意现象的文理透视,择其最能体现岭南民俗文化特色的内容,加以重点分析,使读者对岭南民俗文化能更深入地了解。
本书原名为《孔学新语》,是由南师怀瑾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对少数学子的讲解整理而成,只讲解了《论语》的前六篇,因念及时下青年学子阅读习惯尚简,并为初学之方便计,南师弟子刘雨虹等,将此书文句略加口语化,并将书名改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期能为年轻一代,略开易入之门。
《图解五经(典藏版)》简介: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图解五经(典藏版)》撷取“五经”的精华内容,增加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项目,为读者扫除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几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数百幅精美图片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图文配合,与经典古籍相得益彰,使阅读变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图解五经(典藏版)》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学习经典、感受经典。
《六壬时空》不仅系统阐述了六壬课式与断要的内在逻辑结构,更从传统天文历法学和易学角度,对六壬的源流及起式的原理予以说明,从而揭示了六壬时空大卦的一般性原理,视角独特。作为刘氏断应法的导论,作者重注了壬学的两大主体——毕法与课经,使得学术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
该书选取了汤一介先生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若干论文与随笔,包括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中国哲学的走向问题以及对“五四运动”的反思,如何传承并创新中国哲学以及如建构中国解释学、中国“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等;另有所遇、所感、所思,所忆而发之于文者,可使得读者从侧面更深入地了解汤先生的为人行事之风范。
这套丛书按学科和事类分类,以文学、历史、哲学、伦理、科技、戏曲、民俗、建筑等分册,按照历史本身发展的顺序,精选各领域里的杰出人物、经典名著、重要事件等,透过现代学术的眼光,用简洁精当的描述和阐释,向读者系统介绍中华文化精华。其目的在于:使恢宏壮丽的中华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特别是引起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重视,帮助青少年理解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和重要地位,从而激发青少年对祖国、对民族的由衷热爱。 为了让深奥难懂的古代经典和远离今天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在青少年心目中“活”起来,丛书在严格尊重史实,力求内容准确的前提下,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故事,引人入胜地介绍各领域知识,使读者在了解中国灿烂文化的同时,又享受到读书悦心明智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