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先生在有两千余年传承的梅花门中修炼了三十余年,在思索师门心法中所蕴含的道理的同时,也在找寻气功与现代科学的相通之处。本书即以道家炼气公式为纲目阐述气功原理,在气的种类、炼化、功用及修炼方法等方面,试图为道家真气建立初步的架构,并描绘出"人体能量学"的蓝图。书中从基础的入手功法谈起,着重阐述了炼气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功法原理,从而能正确地运用养生术。
湛若水先生在有两千余年传承的梅花门中修炼了三十余年,在思索师门心法中所蕴含的道理的同时,也在找寻气功与现代科学的相通之处。本书即以道家炼气公式为纲目阐述气功原理,在气的种类、炼化、功用及修炼方法等方面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呼吸之间(增订版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编著者李谨伯。《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冲虚经》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相传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神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性命圭旨》,不著撰人,相传为尹真人高弟之笔也,向来行本绝少。殷君惟一藏弆有年。曹子若济见而悦之,携示周子舆闲,欣然共赏,重授剞劂,则钱子羽振董其成焉。书竣而问序于予。予于斯道盖向往而未能至,何敢赞一辞!虽然,窃有述焉。 自三教鼎立,异说聱牙,隐若敌国,日相撞也。是书独揭大道,而儒释妙义,发挥旁通,要之以中,合之以一,而尽性至命之理,殊途同归。微独柱下五千,(上隐下木)括靡遗,并六十四卦,四十二章,无不累若贯珠矣。
《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是武当三丰犹龙派太极丹法传人孔德先生继《易筋洗髓大全注解》、《乐育堂语录注解》之后的又一部丹经巨著。自1997年在《武当》杂志上连载以来,颇受内丹养生学界的关注,成为武当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撷取1926年上海中原书局印行版《三丰全书》中的《天口篇》、《大道论》、《 道情二十四首》、《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以及《玄要篇》等核心篇目进行注解,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张三丰内丹及道学思想体系。 在书中,孔德以实证实修之效验畅言大道真谛,详述玄关法窍,诠释火候细微,传承丹道正宗,并对张三丰及前人丹经中秘而不宣的法诀隐语集中阐解,使功理功法有章可循、通俗易懂;同时又结合现代社会的养生观点去解读太极丹经,使仙学爱好者即
《全真道研究》是由山东大学赵卫东教授主编的专门研究全真道的学术性辑刊,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本辑为第七辑,共收录文章11篇,内容为道教古籍文献、碑刻文献的研究与分析及相关书评。
本书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道家道论的研究,揭示了道家之道的“大一”或“不二”的性质。本书创新性地使用了概念群的研究方式与表达式研究方式,研究了佛教传人之前的道家,也就是从《老子》到《老子指归》时期的道家,揭示了道家丰富多样而系统完整的“大一”或“不二”思想及其表述方式。这对于重新研究道佛思想关系及其相互渗透、融合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专章探讨“道与神仙”,从“道神一元论”、“神仙与阴阳五行”、“生道合一得道成仙”角度,从理论高度论证“道”的信仰与“神仙”相统一的问题。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神仙品位、谱系源流、神仙关系系统,和神仙修炼理论、修炼方术,及神仙的洞天福地。
罗安宪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28万字。 道家是对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产生过并仍然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学术派别。心性问题亦是中国哲学之一主要问题。海内外研究儒家心性论者甚众,成绩斐然。佛教心性问题亦有不少论作。对道家心性问题,学术界存有异议,有人根本否认道家有心性论,有人虽对道家心性问题有所论及,但失之表面,亦很不系统。本书次对道家心性问题做出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认为道家有很系统的心性论,道家心性论是与儒家、佛教心性论迥然相异的中国心性论的第三种形态。 全书除导言与结语外,共分为八章。分别为道论、性论、心论、情论、人论、命论、生死论、修养论。 (1)道家之一切理论无不是围绕道而展开的。道既是生物之原,亦是成物之本,亦是天地万物之本性,亦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亦是君王治国安邦
这是一部参透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这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耗时30年呕心沥血献给读者的传世之作。 《丹道法诀十二讲》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倾毕生学力,以现代科学和中西哲学、精神分析学、中西医学的视角破译内丹学和禅宗、密宗修炼的奥秘,并将与其相关的社会人生问题作了剖析;后一部分则阐述各派丹道具体修持方法,并将丹家秘传的抄本附录于后。
全书内容共分明道篇、立德篇、修真篇、养生篇、处世篇等五大篇目,并在每篇之下各分五大类,共为二十五类。此书力求收录完各,俾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道教文化的各项内涵,正确认识道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并且努力发扬道教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哲理智慧、立德向善、热爱和科、廉正无私、保护环境、内丹修炼、养生益寿、为人处世、淡泊名称、读书治学、返朴归真等有益当今世界的内容,以冀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书中各篇分类明细,条目收录尽力做到精简,注释也力求深入浅出,语言明白晓畅,从而对于道教义理能够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做出合理诠释,在道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方面做出了可贵尝试。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本书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