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讲座(初级)》,包括《止观入门——天台教观略讲》和《禅修要义——〈永嘉禅宗集〉选读》两编,主要内容有永嘉禅概论、初级修学四禅八定的方法和相关禅定境界,以及《禅宗集》中对于初学行人在实修方面的具体指导。
本书在“人生大智慧”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创作的。笔者试图用生活解释佛法,用佛法指导生活。从而使我们感觉到,佛法并不神秘、深奥、遥远,而是非常现实,它就在生活中,就在我我们的举头投足。生活中有了佛法,就会充满安祥、宁静、自在,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经便不同”。
本师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皈依他做弟子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何止千千万万?我现在要介绍的是比丘中最有名的十大弟子。本书收录了从藏经中搜集来的有关十大弟子的一点一滴,带着礼敬先贤的诚心,来叙述他们的故事。
《永嘉禅讲座(初级)》,包括《止观入门——天台教观略讲》和《禅修要义——〈永嘉禅宗集〉选读》两编,主要内容有永嘉禅概论、初级修学四禅八定的方法和相关禅定境界,以及《禅宗集》中对于初学行人在实修方面的具体指导。
本书是一部关于佛教生活艺术的书。它集合了近现代最的高僧大德如太虚、黄念祖居士、李炳南居士、、星云、元音、圣严、王骧陆居士、于凌波居士、一行禅师在论述佛教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言论,提供给读者修学过程中一个参考和赏鉴的模本。
这本《漫谈弟子规》是索达吉堪布写给每一个人的。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是否学佛,都能够从中获益。 《弟子规》是古人的经典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树根。这些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待人接物的道理,看似基础,然而实际上,当今人们的很多问题,都能在《弟子规》里找到解决之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弟子规》,都有助于提升人生的品质和层次,培养起完善的人格,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 本书中,索达吉堪布旁征博引,通过大量世间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与教证,不仅对这部儒家文化经典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风趣的讲解,而且从业果、依师、无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观念角度进行了补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索达吉堪布说:“《弟子规》也是佛菩萨的一种加持。”
先生在倡导文化说法五六十年的经历中,深感几世纪来,由于修持方面的障碍和问题,造成行者难以如法,故而修持的人能成功者极为罕见。 先生一生致力于各教派的实证和研究,认为释迦佛所传最快捷修行的两大法门,未获真确明了,实为行者难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为此之故,近数年来,先生于讲课时,常常涉及《达摩禅经》中之十六特胜安那般那法门的解说。
《圆觉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在经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世更收入华严部。在禅门中因其显示的修行方便,处处与禅法相结合而传习甚广。 《圆觉经》是可以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 在本书中,明奘特别将全经的要义及其特殊的思辨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归纳,并结合自己研修中遇到的问题举例演绎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以最简要明析的方式,完整清楚地了解《圆觉经》的内容。
当今时代净土经典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尤以净土三经,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最为切要。《净土诸经今译》除以上三经外,还收入《药师经》、《普贤行愿品》。
本书为密部经典,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录《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原文、注释及讲记;下篇收录《宝星陀罗尼经》及《宝星陀罗尼经述要》。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晚号晚晴老人。祖籍浙江,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是中国近现代佛教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知名人士。弘一法师在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同时,他也是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中国佛教史》:是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入门读物,它系统地建立了中国佛教史的架构,从佛学中了悟生命的真谛。中国佛教史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佛学研究的重心,而黄忏华先生的《中国佛教史》是现代中国人撰写的部系统性的中国佛教通史。该书丰富,史料翔实,按中国佛教传布的阶段,分为肇始(汉—西晋)、进展(东晋南北朝)、光大(隋唐)、保守(五代—清末)四章,依次论述了各阶段的佛教状况、政教关系、佛教与外道的关系、宗派分化及各宗派的精义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胡适对佛学研究的总集,收录了胡适一生所作的重要佛学著述。这些研究著述,以“怀疑”为前提,以“考证”为手段,推出了许多新鲜大胆的结论。著述的内容涉及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的发展脉络,佛教典籍的真伪考证,高僧的生平等等。这些著述展现了胡适对于佛学的根本认知,是大众梳理佛教发展史的入门读物。